天子劉洵此番為了集中精力應對西域戰事,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大漢內部的爭端,不惜調動各地郡國兵,出動了數萬兵馬,就是為了達到攘外必先安內的方略。
刑部尚書樊明聞言自然感到壓力甚大,拱手說道:“臣自當盡力!”
天子劉洵指著桌案上的奏報,說道:“此番對於這些作亂的豪族,刑部要從重從快處置,愛卿明白嗎?”
刑部尚書樊明自然明白天子劉洵的意思,此番正是重重打擊門閥勢力和豪族勢力的機會。
雖然此前朝廷已經對門閥勢力、豪族勢力進行了數次打擊,但是並沒有動搖這兩大勢力的根基,門閥勢力和豪族勢力依然是可以左右大漢證據的強大力量。
可是如今形勢大變,各地郡國的上百家豪族聯手作亂,甚至外朝的一些閒散大臣也牽扯其中,天子劉洵正好利用此次機遇強勢出手,將這上百家豪族以及與之有所牽連的豪族連根拔起,勢必可以將門閥勢力、豪強勢力打壓下去!
刑部尚書樊明拱手說道:“天家,臣怕是如此行事,長安城恐怕是要血流成河了!”
天子劉洵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按照此時的大漢律,這些豪族的家主、子弟不但要被斬首,就連族中的女人和孩子都要被降為奴籍,上百家豪族牽連的人數至少也在數萬人以上!
可是天子劉洵依然堅持己見,因為沒有這些人的人頭落地,沒有此番平亂,大漢的國政始終都要被門閥勢力、豪強勢力所左右,皇權永遠無法總攬權柄,自己的新政註定無法推進到底,大漢也註定無法完成轉型!
此時,天子劉洵微微嘆息一聲,雖然聲音不大,但是刑部尚書樊明也聽得出其中蘊含著無盡的遺憾和惋惜。
“自古以來,皆是如此!”
天子劉洵沉聲說道:“今日不重辦這些豪族,大漢便始終被門閥、豪強制約,唯有以上百家豪族之血肉,才能築起我大漢強盛之基石!”
刑部尚書樊明雖然對這些話聽得不是很通透,但是也能明白,天子劉洵已經動了殺心,任憑誰也無法阻攔了。
“臣,明白了!”
次日,刑部尚書樊明統籌都民司和鎮撫司之精銳,在長安城刑部衙署審議各地押解而來的罪犯,一時間朝野大動,不少外朝大臣紛紛跳出來為這些豪族求情。
可是天子劉洵不但不為所動,反而公開下詔:命刑部嚴查與反叛豪族有所牽連之官吏,一律嚴懲不貸!
一時間,長安城內棄官而逃者比比皆是,皆是外朝閒官,刑部尚書樊明哪裡肯放過這些人,指揮鎮撫司人馬四下捉拿,數日之內便緝拿了數十人歸案,幾乎將外朝閒官一掃而空!
與此同時,天子劉洵還召見了博聞社主事李據,沒過幾日,博聞社出版的《長安月報》便刊登出正版的文章,將此番各地豪族暗中串聯、意圖反叛的事情公之於眾,各地郡國的報社也紛紛跟進,在獲得了門下省新聞部的准許後,紛紛在報紙上支援朝廷、譴責反叛豪族,一時間天下為之大震!
一日,中常侍耿國將收集到的各地報紙帶到了宣室殿,呈給天子劉洵:“天家,僕將報紙帶來了。”
天子劉洵放下手中的奏章,而後頭也不抬的說道:“放一邊。”
“諾!”
中常侍耿國將數十份報紙整整齊齊的放在一邊,而後恭敬的說道:“天家,已經黃昏了,天家還是休息一會兒吧,僕讓人送些吃食來。”
天子劉洵依然沒有抬頭,批閱著另一份奏章,說道:“不急……”
此時天子劉洵已經忙碌了一整天,中常侍耿國也過來規勸了數次,但是依然沒有停下來的打算。
眼下打擊門閥勢力和豪強勢力的機會太難得了,只要抓住這次機會,便可以將門閥勢力、豪強勢力對朝政的影響徹底消除,自己才能夠徹底的掌控朝廷權柄,日後推行新政也不會再受到門閥、豪強的阻撓!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天子劉洵此時已經處於亢奮狀態,即便是一整天水米未進,也依然幹勁十足。
就在此時,中常侍耿國收到小黃門送來的訊息,而後拱手說道:“啟奏天家,刑部尚書大人求見,正在宮外等候!”
“宣!”
“諾!”
沒過多久,刑部尚書樊明來到宣室殿,拱手說道:“啟奏天家,臣有要事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