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記》:原,為人粗略,有武勇,善騎射。為南縣吏,受使不辭難,有警急,追寇虜,輒在其前。裁知書,少有吏用。
在此之前,陸離並非沒有了解過丁原,但是,由於對方死得太早,所以,他從未考慮過投靠一事。
而眼下這局勢,擔任幷州別駕的丁原,確實值得效忠。
原因有二:
中平六年,也就是明年,漢靈帝駕崩,被任命為執金吾的丁原,受大將軍何進之邀,帶領幷州狼騎與數萬精銳進入雒陽,誅殺宦官。
而董卓率先領軍入雒陽,把控朝堂局勢。
一山容不得二虎。
不久後的一次晚宴上,兩位大佬就皇帝廢立問題發生爭執,丁原憤然離席,立刻回去整頓兵馬,下戰書給董卓。
次日,雙方在城外交戰,幷州狼騎直接把西涼軍揍得沒了脾氣。
可惜的是,出了呂布這個反骨仔,被董卓派出的使者李肅挑撥、利誘,半夜前往大營,刺殺自己的義父丁原,那個時候,幷州軍上下,沒人會想到會發生這種事——
縱橫沙場數十年,威望頗深的主帥會死在義子手中。
大好局面瞬間被葬送。
換而言之。
若非錯信小人,丁原就不會死,只要這位大佬不死,恐怕就沒有以後的十八路諸侯什麼事了。
所以,現在擔任幷州別駕的丁原是一條隱藏大粗腿,堪比發育到後期的曹老闆。
談完實力,再談性格。
丁原應該是個耿直、忠厚的人,面對悍勇的西涼鐵騎,滿朝文武要麼選擇投靠,要麼敢怒而不敢言,任由董卓把控朝政,唯獨丁原一人站出來幫少帝說話,或許他有自己的算計,可卻始終恪守臣子該有的禮節,從不逾越。
另外,與董卓發生爭執時,二話不說直接擺好陣勢,開戰!
這種乾脆利落的辦事風格,豈是庸主?
此時此刻,受到亭長季忠啟發的陸離,越想越興奮。
以前,他光顧著思考怎麼搭上曹操這條大船了,卻忽略了近在眼前的明主!
也許是心中已然有了決斷。
陸離又找了個理由說服自己:
縱觀整本《三國演義》,有秉燭夜讀習慣描寫的不過劉備、關羽寥寥幾人而已。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呂布於深夜二更刺殺丁原時,他就在讀兵書。
大奸大惡的董卓會這麼做?
整日喝酒、睡女人。
由此觀之,有這種習慣的,大部分是忠義、自律之人,就算不是,也肯定壞不到哪裡去。
“義士。”
由於剛才那場大戰,亭內無人再將陸離視為儒生,亦不再稱其為郎君,而是改稱義士。
在季忠的呼喚聲中,陸離回過神來,握刀的手不自覺地攥緊:不必捨近求遠,儘快去尋找丁原。
想到這裡,他長出一口氣,收斂心神,問道:“何事?”
“若義士準備去尋丁公,在下願為驅馳。”
說著,季忠表情凝重,朝陸離拱手道:“正如閣下先前所言,如今世道不寧、道路不靖,吾輩自當建立一番功業,在沙場上搏個前程。”
話落,抬眸直視陸離,目光灼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