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你還帶來了醫科學生?!”。М//
華英書院和大宋軍方的合作,他也是知道的,在這個時代軍中不是沒有配備軍醫,但數量稀少,與軍隊的規模相比,根本就是可以忽略不計,這些少量的軍醫也都是專門負責軍中將領的病情醫治,對於士兵的病情則是有心無力。
冷兵器為主導的古代作戰,血腥的場面極為殘酷,士兵在作戰中一旦受傷,充其量不過是簡單的包紮,受傷之後多半會失去戰鬥力不說,很可能會由於傷口感染而死亡,一場戰鬥打下來,直接陣亡計程車兵若是一萬,那在後續的一段時間裡,陣亡的數字還會以恐怖的速度增加,不過在這個缺醫少藥的時代裡也是沒有法子的事情。
不過王靜輝發明了幾種成藥,而且還總結了刀劍創傷的縫合技術,並且編寫成教材,在華英書院與平民醫館中用以培養郎中。在王靜輝的考慮中,這也是分流日益增多的讀書人一個途徑,這些讀書人都在科舉考試這個獨木橋上奮鬥了多年,若是沒有什麼求生技能,那可真就成了廢人了,長年累月下來也是一個非常危險的隱患。
這些讀書人是看不上那些會計等專業的人,想來想去還是學醫的名聲好些,況且大宋皇族重視醫術,而王靜輝又是當今天下中有數名醫之一。這就造成了華英書院中醫科是書院第一大專業,所招收地學生數目比其他專業的總和還要多。
看到自己辦的學校學習的人眾多,這本應該非常高興,但王靜輝知道後都快要愁死了——總不能教會了人家不給人家找飯碗吧?!剛開始幾年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但若是以後每年都有百十個甚至是幾百個學生畢業。那可怎麼辦?自己的平民醫館和濟民製藥是萬萬裝不下這麼多人地。
王靜輝除了加強和中書溝通,希望能夠用國家防疫體系來分流一部分人,不過雖然大宋的財政才有所好轉,但按照王靜輝的建議來建設這麼一個龐大的防疫體系在現在來看顯然是不現實的,只能慢慢的推行。
在這點上,王靜輝就和當時的皇帝趙曙與韓琦商量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他想到了大宋那高達一百五十萬的常備軍隊,不敢和後世已經漸為成熟的軍醫體系相比較。只要每三百個士兵中有一個醫生。那軍醫地需求量也是非常客觀了。足夠今後十幾年當中華英書院醫科學生飯碗所用,當然這還不包括與之相匹配地護理人員。
樞密院本來對王靜輝地建議還有些猶豫,當時的樞密使富弼還對此抱懷疑的態度,但王靜輝抽出一部分醫科學生當著眾位軍方人員用重刑犯做演示後,富弼敏銳的察覺到這其中的好處,當即上書當時的皇帝趙曙,而王靜輝也同時將一個簡單的軍醫體系構建奏章遞了上去,並且獲得了透過。
韓琦曾經看過這些華英書院裡面的醫科學生地表演。當真是神乎其神,那些重刑犯身上五花八門的刀劍創傷在他們手中如縫衣服般,還有專門用來止血消炎的藥物,有了他們的配合,自己麾下計程車兵生命等於又多了一重保險。
王靜輝沒有見過狄青,但他知道狄青非常看不起醫生,還當中毒打軍醫。雖然他立下赫赫戰功,但僅憑這點王靜輝就非常看不起他。韓琦不同於狄青,韓琦是個文人出身,儘管在這個時代認為戰場上沒有醫生的份,而在戰場上搶救士兵傷情會極大的打擊己方地士氣,至少武將出身的官員都是這麼認為的。不過幸好在大宋軍方能夠作主的人就是令後世所詬病的文人治軍,除了有數幾個將軍之外,大宋軍方的頭面人物都是文人,或是至少文人出身的武將,這就給在大宋軍中設立軍醫系統提供了相當大的便捷。
雖然大宋早在一年前便開始著手建立軍醫系統,但畢竟是僧多粥少,華英書院的醫科學生每年畢業的人數和龐大的禁軍系統相比根本就不成比例,按照當初奏摺上的要求,就是連天龍軍才剛剛完成。中央禁軍系統尚且如此,西北的守備部隊還是維持在以前的狀態,王靜輝這次送來的軍醫數量雖少,但在韓琦的眼中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韓琦不知道王靜輝這次讓洛心帶到西北的這些軍醫都是從天龍軍中抽調出來的,他想要讓這些軍醫到西北的戰場發揮作用,讓朝廷和軍方的高層能夠意識到軍醫在戰爭中的巨大作用,從而堅定當初樞密院建設軍醫系統的信心,加快軍醫系統的建設。
“韓帥,這些軍醫都是從天龍軍中抽調出來的,讓他到西北的戰場來接受鍛鍊來了。先生曾經有感現在建設軍醫系統艱難,為了讓皇上和樞府知道現在付出的代價是值得的,所以想在這次鬥中讓他們作出成績,這還要有賴於韓帥的安排!”洛心說道。
“改之向來做事長遠,凡人有所誤解也是難免,不過這些軍醫現在到西北也算是幫了本帥的大忙,不知道藥品可帶的齊全?”韓琦問道。
“韓帥大可放心,這次我們身邊就攜帶了一批成藥,都是內府大力支援,後面還會陸續從汴都運送過來,估計現在已經在半路上,兩三天後就到,正好不會耽誤韓帥的大事,這也是聖上仁慈!”
韓琦聽後點點頭,他知道光有軍醫是不夠的,若是沒有王靜輝發明的那些成藥,軍醫的效果不過是十之三四而已,他可不想讓這些軍醫成為擺設。
“党項人騎兵優勢太明顯。若是在野外伏擊敵軍,恐難保這些軍醫地周全,本帥知道這些軍醫都是你家先生的寶貝,本帥將會把他們分散到各個軍事重鎮中,這樣也好有個照顧!”韓琦笑著說道。他也知道這些軍醫可沒有經過士兵那樣的訓練,在野外打仗,那可當真是個累贅,兵荒馬亂的一旦落單,在這人煙稀少的西北,那就是死路一條。
洛心向韓琦躬身說道:“多謝韓帥思慮周全,在下代這些軍醫先謝過韓帥了!”
韓琦笑道:“你家先生乃是本帥地義子,他的學生本帥自然要愛護!你家先生這次遣你來西北就沒有什麼別的話帶給本帥嗎?”
洛心微笑著說道:“我家先生曾對學生說過韓帥可當十萬契丹精兵,此次坐鎮西北自然可旗開得勝。不過先生也擔心梁乙埋同樣也會因為韓帥在此而故意折大宋的面子。恐怕來犯之敵不在少數!”
韓琦聽後笑了笑說道:“改之謀略深遠。汴都那邊送來大量的戰備物資也少不了他力爭而來。這仗對於我大宋來說不能輸,輸了以後本帥在西北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但對於西夏來說又何嘗能輸,本帥估計梁乙埋也是緊張的很呢!”
洛心聽後也是稍微皺了皺眉頭,不過還是笑著說道:“韓帥此時還能夠笑談兵事,自然是成竹在胸,晚輩先在這裡預祝韓帥能夠旗開得勝,揚我大宋國威!”說完又從袖子裡面掏出幾張紙遞給韓琦解釋道:
“這是我家先生送給韓帥的第二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