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gt; ≈gt; 031:另尋買家
上次是周誠騎車帶她,夏曉蘭不知道騎到商都市原來這麼累!
自從她來到83年,疲憊已經成了常態,昨天沒有進城,她騎著腳踏車跑了二十多個村子,收了有50多斤黃鱔。夏曉蘭今天的工作就是把黃鱔和順路帶進城的幾百個雞蛋賣出去。收割稻穀最忙的幾天過去,願意賣雞蛋給夏曉蘭的人越來越少,再說以七井村為中心,方圓幾十裡的村子都被她拉網一般跑了一趟又一趟,村民們攢雞蛋也要花時間。
把這幾百個雞蛋賣完,夏曉蘭正好專心倒賣黃鱔,這玩意兒是已經長大了的,在水田和溝渠裡等著被找出來就行。夏曉蘭想,賣黃鱔是一回事,兩個籮筐裝滿東西進城,空著回去是不是太不劃算?她能從商都市拿一些貨回鄉下賣嗎?
就是現在的農村購買力實在太糟糕,除了油鹽醬醋這些必需品,農村人恨不得攥緊手裡的每一分錢,能不花錢就不花錢……不對,連油也是不買的,有些人家一年到尾花出去的錢只有買鹽的,不吃醬醋和油沒啥,不吃鹽人身體沒力氣!
她需要裝什麼東西回去,才能從農民手裡把錢掏出來?
後世營銷都說女人和小孩兒的錢最好賺,現在女人基本上不打扮,小孩兒更是滿地跑放養型,計劃生育才剛開始實行吧,哪家不是幾個孩子?獨苗才金貴,孩子多了能吃飽就不錯了,哪有那麼多閑錢花在小孩兒身上,所以濤濤揹著新書包去上學,引來其他同學的豔羨——他們家裡是捨不得給買那麼貴的新書包呢。
小孩子衣服也不用想,大孩子穿過的留給小孩子穿,一件衣服就像傳家寶一樣能流傳好幾年,直到破的再也穿不了,才完成它的使命。
夏曉蘭想了半天沒頭緒,騎著車又來到第一家賣鱔絲面的。
“同志,今天還需要黃鱔嗎?”
她盡量讓自己說話正經了,但聲音的確太嬌,招呼一聲,鱔絲面的老闆還沒出來,所有吃麵的客人都看她。
年輕人底子好恢複快,夏曉蘭額頭的傷口早就結痂掉疤,現在只剩下淡粉色的痕跡。她雖然沒有描紅畫眉的打扮,人收拾的清爽幹淨,已經是罕見的漂亮。
夏曉蘭在原地等了會兒,走出來的卻不是那天買黃鱔的老闆。
是個中年婦女,口氣不太好:
“不買黃鱔,我們家店都是有人長期送貨的,你以後不要來!”
“可是……”
“我說你這個女同志咋聽不懂人話呢?不要黃鱔,我們家的店不要你拿來的黃鱔!”
中年婦女口氣惡劣,店裡吃麵的客人忍不住幫腔:
“不買就不買,好好說話嘛。”
“你那嗓門兒粗的,嚇壞了這位女同志!”
“家裡的陳醋潑出來了!"
中年婦女沒和客人們吵,廚房裡傳來一陣摔摔打打的聲音。夏曉蘭心裡有數,這位應該就是老闆娘了,那天來賣黃鱔只覺得老闆很實誠,沒想到老闆娘不知怎麼打翻了醋壇子——夏曉蘭冤的要死,可要和那老闆娘吵架,她以後在這一帶還做不做生意了?
真是倒黴的沒辦法說。
夏曉蘭涵養好,臉色也是變了又變的。
推著腳踏車要走,鱔絲面的老闆沖出來,“真是對不住,你看我家那口子不講道理啊……店裡呢是不敢再買你黃鱔了,不過我有個親戚在市委招待所管採購,他叫胡永才,你要是願意去試試,就說是胡柱良介紹的。”
胡老闆很羞愧,他老婆相當於是當眾給夏曉蘭沒臉了,遇到脾氣不好的非得在店裡撒潑,難得人家夏曉蘭不計較,但也不能太欺負人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