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皇帝的生活,對唐隱夏來說並不美好。
原主從來不睡懶覺,天還不亮雞還沒叫就準時醒來上朝。
比鬧鐘還準時。
這也就算了,最要命的是原主後宮里人還不少!
各種亂七八糟的等級和封號,把唐隱夏都搞暈了。
因為她藉口沉迷工作而幾乎不去後宮,後宮裡竟然還開始鬧出各種爭風吃醋的事情。
就連那些大臣,都開始上書,說皇帝對後宮不重視,這是對國家穩定大大不利的。
唐隱夏當時就忘記了女帝的雍容華貴,懟了回去。
“朕專心政務,無暇顧及後宮,這就是對國家朝堂安穩不利。”
“朕從前在後宮流連,多選美人進宮,你們當時說的是朕沉迷美色,不似人主。”
“合著什麼話都讓你們給說了,要不然這皇帝你們當?”
那些大臣不過是欺負原主年幼臉皮薄而已,唐隱夏卻不在乎這個。
反正在那些大臣眼裡,她做什麼都不對。
既然如此,那還管臉面做什麼?
大臣們只能忙不迭地請罪。
可是請了罪之後,卻還是要進言。
“陛下專心政事自然是好,可是國家沒有儲君……陛下,百姓們心裡不安啊。”
唐隱夏都差點兒被這種牽強附會的邏輯給氣笑了。
“朕可不相信,百姓們沒有飯吃,沒有衣穿,還有工夫管朕有沒有生孩子。”
“你們這些人,一天到晚把百姓掛在嘴邊,做什麼都是為了百姓。那朕可要問問你們,你們的冰敬、炭敬也是為了百姓才收下的?”
“你們家中妻妾成群,子孫在外橫行霸道,搶男霸女,謀奪人家的財產土地,這也是為了百姓?”
那些大臣們頓時沒話說了,一個個戰戰兢兢起來。
唐隱夏也是沒有想到,在原主清理過朝堂之後,朝堂之上還有這麼多尸位素餐的混蛋。
她冷笑兩聲,點出了幾個蹦的特別厲害,表面上正人君子,實際上無惡不作的傢伙,叫人把他們拖下去好好審。
說實話,如果不是怕人懷疑,唐隱夏都要解散後宮了。
成為一代明君的標準很模糊,這也是高階任務難度高的地方。
到底怎麼才算是明君?
這東西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實在是有些令人無奈。
唐隱夏覺得,後宮里人少點兒,應該符合標準。
而任務中提到的叛亂,也跟原主的後宮有些關係。
因此唐隱夏覺得,第三個任務可以提前完成。
————
“總之……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這是經過實踐驗證的,按照這個去做,絕對沒錯。”
唐隱夏坐在桌案前,開始為成為一代明君而努力。
各地上來的摺子,基本都差不多。
沒什麼好事,主要都是哪裡哪裡又遭了災。
或者哪裡哪裡需要賑災,沒銀子希望朝廷趕緊出面救濟。
說到底,就是地少,亂子多,還窮。
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土地就是最重要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