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無錯道:“甚好,那麼這梁府是不必再去了。”就待叫過寺人,要他去告訴景泰真人。
梁晉膝行幾步,湊近荊無錯道:“尚有點小小波瀾,請荊真人在太上那裡代為解釋幾句,小人感激不盡。”
荊無錯道:“哦?什麼波瀾,說來聽聽。”
前面兩乘轎子只管向前,獨留荊無錯這一乘轎子停在街心,幾個寺人不住拍著雲板,路上行人都不敢靠近。
梁晉道:“我家中有一棵種了幾百年的桂樹,乃是我梁府風水之樹,我父親本待一併砍了送到聞道院中,奈何家中花兒匠因照管桂樹多日,有了感情,在園中捨命護定桂樹,不令砍伐。我父親憐這花兒匠一片痴心,想在荊真人面前討個交情,荊真人如能想法赦了這樹,就是梁府恩人。我梁府從此感念不盡。”
荊無錯心想一棵桂樹砍不砍打什麼緊,只是這梁贊有趣,自己想要保住這桂樹,卻推在花兒匠身上,倒要過去看看,就道:“知道了,一棵桂樹打什麼緊,我設法替你保住就是。”
梁晉大喜,磕頭道:“多謝真人!梁府感恩不盡!”
荊無錯到了梁府花園,景泰真人和天眷公主已在園中。那園中果然好大一棵桂樹!開著黃色小花,香氣襲人。一箇中年男人站在前面護定桂樹,大概就是梁晉所說花兒匠了。
景泰真人問道:“為何不把這棵桂樹一併砍了。”
梁贊跪在地上,身如篩糠,心中大悔,他派梁晉前去,就是想攔住太上,誰料太上如此在意,一定要來,早知如此,無論如何也得一併砍了桂樹才是,現在就是砍了,太上心中也已怪罪了。
景泰真人其實也知道差不得這一棵桂樹,只是自己有令,這梁贊不辦,就是忤逆,這是萬萬不行的,不然以後如何管束其他臣子。
荊無錯從轎中走出,向景泰真人道:“真人,這梁府花兒匠似乎是我舊相識,待我上去問問看,箇中到底有何因由。”他只怕梁贊把過錯推到花兒匠身上,那這花兒匠就沒命了,所以隨口將花兒匠認作自己舊相識。
景泰真人如何不給荊無錯這個面子,馬上道:“原來是荊真人舊相識,那真人就去問問罷。”
荊無錯看這花兒匠大概四十多歲,形容相貌,竟然真的非常熟悉,只是不知在何處見過,就問道:“這位大叔,不知尊姓大名?”
花兒匠見轎中出來一個翩翩美少年,眾人都跪著,獨他站著,就知道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大人物,又聽他叫自己大叔,卻是不敢當,連忙跪在地上,回道:“小人姓吳,名剛。小人一生喜愛花木,尤其痴愛桂樹,因這梁府桂樹生得好,所以與之結就一段情緣,不願它殞命於刀斧之下,遂做出螳臂當車之舉,懇求大人手下留情。花木無辜,大人有情。”
荊無錯聽他說自己姓吳,又痴愛花木,再看其形容相貌,猛然間想起一個人來,問道:“你從前可是趙人?”
吳剛道:“正是,大人如何知道小的原是趙人?”
跪在一旁的梁贊道:“吳剛,荊真人認你是故舊之交,自然知道你原是趙人了。荊真人,這吳剛原本是趙國一個大大有名的花兒匠,當初大軍攻破趙都邯鄲時,我因知他之名,特地派衛隊保護他一家老小,使其免受塗炭,他心中感激,就到我家中來當這花兒匠了。這吳剛不止會伺弄花木,釀酒上面,也有獨到之處,他釀的桂花酒,尤其香醇。”
荊無錯笑道:“原來如此。也不知為何,我和這吳剛甚是投緣,不知梁大人能否割愛,將這吳剛送與我當花兒匠?”
梁贊見荊無錯和天眷公主一起而來,認定他就是韓國未來駙馬,有此一個逢迎機會,如何肯放過,就道:“真人喜愛吳剛,那是他的福分,我梁贊也算和他有過一段緣分,如何能阻止他往高處走。明日我將他送到真人府中就是。”
荊無錯道:“如此甚好,梁大人這一份情,我記住了。”
梁贊道:“荊真人這一份情,我梁贊也銘記在心。”
景泰真人賣了荊無錯這一個面子,心中也是歡暢,就道:“既如此,這桂樹就留著。諸事已畢,回去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