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的風景真美,晚霞、落日、石林、雲山……尤其是他的聲音,時而渾厚,時而悠揚,宛如天籟!你聽,他又在說話了。……”
“星仙狐”說她能聽到花果山的聲音,很神奇,並且很美妙。但是作為這座神山的一部分,孫悟空卻從來沒有聽到過。
多年以後,當他站在天地的重心,把浩瀚繁雜的整個三界握在手中,又將那引以為傲的天宮與天庭玩弄於股掌,終於啟動滅世機關的時候,他卻聽到了世界撕裂的聲音。在他心裡,那才是美妙得天籟一樣。因為自打他從石頭縫裡蹦出來,他註定是要毀滅這個世界的。
如你所知,孫悟空出生之前是枚石胞:匯聚天地靈氣,吸收日月精華,同時也飽經滄桑,受盡風吹日曬和霜打雨淋。關於這枚石胞的確切來歷,佛法也並無明言。
花果山的土地公公由於長期鎮守此地,耳熟能詳地想起一個傳說。
傳說鴻蒙初闢之時,共工與天帝爭位。帝使祝融戰於崑崙之野,共工不敵,怒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蒼穹撕裂,天河之水注入人間。
時有女媧,採五色土,聚五彩石,積蘆灰以止天水,煉彩石以補蒼天。
那五彩石中卻有一枚石卵,光滑細膩,質地與眾不同,在她打算鍛鍊之時,竟又從手中振盪滑脫。女媧娘娘感它化生靈性,便將它安置一旁。閱盡滄海桑田,靈石竟然化成石胎;又至天荒地老,石胎生成九竅,開始吞吐天地之氣。
土地公公尚且記得:大約五千年以前,靈石轟然崩裂,化成石猴,縱橫三界,無所不能。後來據說受了三清之命,護送真經去往第四十四層天地,弘揚道法。那真經一送就是四千多年,本自相安無事,卻不知怎麼一來,天庭為之震怒,將那石猴打回原形,重新化成頑石一顆,落向了花果山,又在空中發生爆炸。靈石碎裂一地,最終化為烏有。
但這天地之間,恐怕沒有幾個人知道:靈石雖成碎片,卻無時無刻不在吸納天地之氣。終有一日,整個大地開始微微顫抖,那些碎石好似被施了魔法,嘩啦嘩啦都從塵土之下,四面八方地鑽了出來,並且迅速聚到了一起,糅合成一塊,彷彿就被垓心的磁石牢牢地吸住了一般。此後再無任何動靜。但那大自然的陽光汁露與風霜雪雨可比鬼斧神工,不知又過了多久,靈石碎片已經渾然一體,全已似他石胎初成時的模樣。
勤勞的土地公公自打莫名其妙地開罪了王母娘娘,稀裡糊塗地接任了這花果山的土地神,就知道這是一條永遠不會出頭的不歸路。因為這裡人煙稀少,矇昧不化,缺乏靈長類高等動物,香火疏而油水薄,幾千年都見不到一個懂得燒香求神、奉獻貢品的人。
然而靈石的出現給了他希望。自從感應到了復生靈石之所在,他每時每刻都在渾然忘我地細心觀察,稍有動靜便會如臨大敵,片刻不敢懈怠。根據他風雨不誤、雷打不動的觀察,他甚至寫成了上千年的日誌,並把它當成身家性命一樣看待。——有朝一日,上頭要是問起來,他一定會倒背如流、語驚四座。
這個機會悄然降臨了,靈石歷經五百年的重塑,終於再度轟然崩裂,震動了天庭。
金光萬道滾紅霓,瑞氣千條噴紫霧。非但是瑤臺銀闕的仙境樓閣有所感應,就連那些紅霓與紫霧也都為之一顫,仙班裡的大神小仙更是左搖右晃,原本興高采烈的仙宴變成篩豆子一樣的一片狼藉。
玉帝的仙酒灑溼了蓄了幾百萬年的仙髯,很是惱怒:“到底怎麼回事?”
各位仙家都是一概撓頭。
“真是咄咄怪事!……”這人間真是越來越離奇了,竟然還有你們這些掐指能算的神仙都不能掌握的事?玉帝更加不悅:“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太白!說說,天庭為什麼還會地震,難道是這天壤結界根基不穩?”
太白金星白髮白鬚,配著一身的白袍,白得令人髮指。玉帝的慍色已讓整個天界的祥雲倏然變得黯淡陰沉,就連瞎子和聾子都知道天尊變了臉。
太白金星當然知道,天尊的問話若有哪一句答得讓他不爽,稍有差池,萬劫不復。於是調足精神,鼓足真氣,鏗鏘有力而一本正經道:“陛下天威有如造化甘霖,令強者自強,堅者愈堅。天庭結界向來銅牆鐵壁,固若金湯;而今更是天衣無縫,無懈可擊。無論如何動搖,天界始終巋然不動。這一點,老臣即便投錯了胎只會牙牙學語,也不會有半點懷疑。”
玉帝約略有些展顏含笑,但是剛才的動靜畢竟不能釋懷:“那麼剛才如何解釋?”
“剛才興許是下界的波動,讓天界有所感應。……”太白金星堆起白白的笑容,硬著白白的頭皮,又打起了白白的哈哈:“三界當中最為高深的法力皆在天庭坐鎮,老臣相信,下界其事,無論多大的能量,充其量也便是讓天界為之一動罷了。”
太白金星或許只是為了應對天尊,隨口一說,卻分明又似旁敲側擊,含沙射影,有意說給特定的人聽。
玉帝也已品出些許味道:“言下之意,下界可還會有震動天庭之事?”
“老臣覺得……確實也有些匪夷所思!”玉帝的語氣顯然有些生硬,太白金星趕緊調轉風向。“老臣的意思呢……事無大小,皆不可等閒視之。剛才的動靜大約有些非同凡響,應當找個人下去看個究竟。”
玉帝點點頭,賜出一個“速辦”的眼神,而後就將心思轉移到新釀的仙酒上面,擺明了已經懶得再管。太白金星領悟聖意,但是左顧右盼,感到為難,一時間整片頭皮都硬起來。玉帝一面津津有味地品著佳釀,一面就偷眼瞧著殿內諸仙的動靜,看看是誰會給太白金星面子。
太白金星苦澀地看看普天星相,二十八宿;又看看三清四御,五方五老;再看看六元七司,八極九曜。大家要麼閉目養神,要麼凝氣修真,要麼就是擺出一副沉思者的姿態。就連位次排在宴席後面、太白金星此時打算委以重任的高上神霄託塔李天王也在擰著眉頭,專心致志地擺弄他的寶塔,一身生人勿近的冷氣。太白好生失望,只好往南天門那裡看去,忽然眼前一亮:“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千里眼,順風耳?”
千里眼與順風耳領了這差事,都有些躊躇:因為失眠的緣故,他們已經關閉內功,目窮千里與耳聽八方的功能,要待七日後才能重新開啟。於是兩位大仙就都有些捉急,站在南天門外除錯半天而不得,最後就只確定了一個大致方位。但是這樣稀裡糊塗的結論可不能交差,思慮半天,終於計上心頭:去找那裡的土地一問便知!……然而擅自下凡也是個問題:無論神仙大小,一律不得擅自下界的天條倒還在其次;只是這兩位神君仙籙太低,一來一回耗時過久,萬一玉帝心急找不見人,那可就是最大的穿幫與莫大的罪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