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棋盤,兩人對峙。
卻是三人座對相望。
五個人神態各異,而最令天諭所意外的,並非是在這場棋局中對峙的噶瑪拔希與大覺惡念。
而是站在中間的罪缽羅。
“車二進三!”
隨著棋盤上的棋子移動,罪缽羅面無表情的將噶瑪拔希的這步棋念出來。
五人似乎對於天諭的出現,並沒有任何理會的意思。
當天諭邁步走進來後,發現坐在棋盤下的兩個僧人,一個居然是三戒和尚。
而另一個……天諭不認得。
但從面容上看,這個人和三戒和尚以及正在持棋而行的大覺惡念,神態上又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難道……他是大覺?”
天諭心中有了猜想。
拿手在兩者之間揮動幾次後,發現他們對自己並沒有任何理會的模樣,旋即將目光看向面前巨大的棋盤。
象棋?
這個時代有象棋麼??
天諭看著面前棋盤,頓時只覺得腦袋一陣頭大,回憶起來,象棋的起源雖然多,但至今卻不能確定。
《楚辭.招魂》中就有:“蔽象棋,有六博兮。”
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提到了六博。據《史記.第六十九卷.蘇秦列傳》中記載:當時齊地的居民安居樂業“鬥雞走狗,六博蹋鞠”。
可見象棋在當時已經開始在民間廣泛流行。
那時的棋,大概是一方為六子,叫“六博”。
另據《說苑》記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曾說“足下......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
可見當時,在達官權貴和士大夫中,已經很流行下棋了。
問題是,自己並不懂象棋。
因為眼疾的問題,自己對於下棋,僅僅限於圍棋。
心中只要記住了棋盤的位數,聽對方落子的方位即可在心中推演出棋盤。
當初自己老師讓自己學習圍棋,是為了練習自己心算的能力。
故而就沒有教導過自己象棋。
此時看到面前的象棋,天諭心裡難免的有些發矇。
如果答案是藏在這部棋局裡,自己怎麼才能找到隱藏在這部棋局裡的答案呢??
想到這裡,天諭不禁有些焦躁起來。
回頭看向了大覺和尚,以及三戒和尚。
希望兩人能夠給他一點提示。
然而兩者猶如木頭一樣,目光呆滯的看著棋局,根本不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