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正月十一日。
金軍渡過黃河,京師開封開始戒嚴。宰相白時中、李邦彥慫恿趙桓向襄陽逃跑,李綱上殿面議,力勸趙桓留守京師,組織抗金。趙桓被李綱說動,決心留下,任命李綱為東京留守,負責保衛東京,抵抗金軍。
同一日,趙桓得知皇后已經做好離開京師的準備,忽然改變決定,要與皇后一同離京。李綱以死相諫,稍稍挽回趙桓心意。
是日夜,白時中、李邦彥連夜進宮,面奏趙桓說京師已經守不住,勸其儘早離開,趙桓又決定第二日一早動身。
靖康元年正月十二日。
清晨,李綱入朝,見禁軍整裝待發,皇上的車輿也準備好,知道趙桓又改變了主意,便大聲問禁軍,“爾等願留下守衛宗廟社稷,還是隨皇上南狩?”禁軍均以“父母子女俱在,願以死守”作答。
李綱得到禁軍的回答,急忙入宮面奏趙桓,“六軍家室俱在京師,願以死守城。今日若隨車駕南狩,萬一途中譁變,試問官家將何以約束?況金兵已近,得知官家出城,若以健馬疾追,又如何能走得脫?”
聽了李綱之言,趙桓再次動搖,決心留下,並下令召回已經離城的皇后。
靖康元年正月十四日。
金軍前鋒抵達京師西北,攻下牟駝崗。
牟駝崗是宋軍養馬的地方,這樣一來,兩萬多匹軍馬及大批的草料,都落入到金軍的手裡。趙桓得知後,連忙召群臣商議。李綱建議一面閉城固守,一面召各地宋軍火速進京勤王。李邦彥及大多數官員卻主張派人去金營,以割地賠款求和。
趙桓明面上採納了李綱的建議,暗地裡卻接受了李邦彥的意見,派知樞密院事李梲去金營求和。
靖康元年正月十五日。
李梲到了金營,完顏宗望提出議和條件:五百萬兩黃金,五千萬兩白銀,牛馬一萬頭,綢緞一萬匹。另趙桓尊金太宗為伯父,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給金國,並派親王、宰相到金營為質,送金軍北歸過黃河。
李邦彥勸趙桓答應完顏宗望的全部條件,而李綱堅決反對。
權衡再三,趙桓還是決定答應金軍,於是派康王趙構赴金營議和。
趙構走後,各地勤王之師陸續趕到,共有二十多萬人。
此時圍城的金軍只有六萬多人,與宋軍戰了幾場,都沒有佔到便宜。
靖康元年二月六日。
完顏宗望怕宋軍越來越多,自己被包了餃子,又已經得到了三鎮和不少賠款,便引軍北還。
靖康元年四月。
太上皇趙佶車駕回京。
靖康元年五月。
李綱被貶出京,任河東、河北宣撫使,遠離北宋朝廷中樞。九月,再次被貶,任夔州團練副使。
靖康元年八月。
金太宗完顏晟任用完顏宗翰、完顏宗望為左右副元帥,再次分東西兩路攻宋。
靖康元年九月。
完顏宗翰攻破太原。
靖康元年十月。
完顏宗翰與完顏宗望合兵,攻破河北真定府,兵鋒直指開封城。
得知金軍南下,朝中主持軍事的兵部尚書、同知樞密院事孫博,在開封城中訪得一位神棍郭京,委以守城重任。
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金軍左右兩路大軍在完顏宗翰、完顏宗望的率領下,完成對開封城的合圍。
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見形勢危急,趙桓急派康王趙構赴金營求和,無果。
靖康元年潤十一月初。
完顏宗翰指揮金軍,開始進攻外城。趙桓雖多次親赴前線勞軍,無奈軍心渙散,士氣難振。
靖康元年潤十一月二十二日。
金軍進攻通津門、宣化門,宋軍出戰失利。
靖康元年潤十一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