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雖然兩邊的人數是勉強扯平了,但實際上卻是在壞事。
因為牆外的卑鄙惡徒們是混在人群中煽動和投石的,就算是有人不想參與其中,想著彎腰走避開,但架不住此間人多,走了幾步就又靠近了某個分散鬧事的混混周圍。
但這些剛上牆的青壯哪管牆下的都是誰是誰呢?只顧將近日來憋悶的火氣統統撒出來,抓著瓦片就往人多的地方飛擲,沒弄清情況就參戰的他們只當是又有外人襲擊家族了。
這些個混混們最喜趁亂擾人心智,於是便乘機連聲地大喊:“殺人啦!姚家殺人啦!”並且還一邊還擊,一邊往人多的地方倒退地撤去,將姚家的還擊也引了過去。
後腦勺是絕對不會露給對手的,這是最重要的交戰法則之一。
給別人增添麻煩,讓他們分神,這也是很重要的。
再就是要拉扯著更多人同己方站在一起。
這三點佔齊之後,自己被一下撂倒的機會就會大減,對抗對手的力量也會大增。
這都是這些個總是處於劣勢的傢伙們給總結出來的,很多時候都非常管用。就比如這次。
被波及的眾人們當然會陷入憤怒之中,很快就有不少人叫罵著參戰了。
在野外行獵驅逐害獸,以及向野人村落武裝徵糧的時候,都得依靠國人。所以外面的這些人也都是有戰力,有血性之人,他們在吃了虧之後自然不肯忍氣吞聲。
一時間的情況竟然不再是混混大戰姚家,而是變成了姚家被國人擲物了!
說是擲物,也正因為城中並無多少石塊。房子是夯土牆,且以草木為頂的,瓦片是富貴人家才用得起的,大石頭更是隻在港口鋪墊碼頭才用的。
國人要作出反擊,只能是將手頭或附近的什麼隨手就投擲出去。
手中的碗盆、樹上掰下來的樹枝、姚家丟下來後還沒徹底粉碎的瓦片,甚至還有近日人等在此排洩的屎厥。
西城各家大戶為了保持周圍整潔,是由家中僕役還有少年的族人負責臨街洗掃的。但這幾日外面群聚不止,並不方便出門打掃,於是這裡的臭氣也逐漸同其他城區的混同了起來。
牆上街上的人們互相投擲叫罵著。也不管是誰先出手,誰是遭到誤傷的,都早已忘了衝突的起因,只著顧暢快地互相打了一通,倒是洩出了不少的怨氣。
不想參戰的人早就遠遠地離開了,還津津有味地看著熱鬧,只有願意參戰的才會繼續留在街頭。就連混混們也逐漸地移向了更遠些的地方,躲在街角里遙遙地甩著石頭。
留在街上的這些人們則是無遮無攔的,只得用胳膊護著腦袋,不停地變換著位置,然後再抽空做出還擊。若有人被打中了也只能怨運氣差,至於能打中哪裡也只能靠是運氣了。
打著打著就有人察覺出了不對。
這麼多的人都在不停地移動著位置,於是竹節就變得特別的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