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數字太高了,高到離譜。
懸疑頻道的流量很低,每天點進分類頁的人一萬個都不一定有。
而且這一萬人中只有百分之十會注意到分強位置的推薦,然後再透過辨別書名和簡介最終選擇是否閱讀,而閱讀後如果感覺好的話讀者才會收藏。
所以兩天下來,能漲三百個收藏就屬於潛力不錯的書了。
比如同樣是懸疑頻道分強推薦的,其它幾本書最好的也才漲了360個收藏。
但《鬼吹燈》卻比最好的那本書高出了四五倍。
這個數字費子豪連想都沒有想過。
“一千八的收藏,就算放在最熱門的武俠或都市頻道,這個漲幅也很恐怖很恐怖了。”
“難道它刷了資料?”
費子豪自言著,然後迅速操作滑鼠檢視鬼吹燈的詳細資料。
這些資料主要包括三種。
24小時追讀、閱讀時長以及閱讀來源。
當書籍更新後,24小時內讀者閱讀了最新章節即為24小時追讀。是編輯判斷一本書最直接的方式。
正常書籍的24小時追讀大概是10:1;稍微好的可以達到8:1;非常不錯的可以達到6:1;一些非常優秀的短篇甚至能達到恐怖的3:1。
而《鬼吹燈》這本呢?
1800的收藏,追讀數是500,比例為4:1小。
“可最重要的是這本《鬼吹燈》是長篇小說,它不是短篇啊!”
“這個追讀資料也太恐怖了。”
費子豪喃喃著,然後繼續看另外兩項資料。
閱讀時長,沒有任何問題。
而當費子豪瞄向了最後一項閱讀來源時,費子豪難以置信的揉了揉眼睛。
可睜開眼睛後,還是那個恐怖的數字。
這一次,費子豪終於忍不住的驚撥出了他的口頭禪。
“哎呦喂!牛逼!”
對普通書來說,推薦位的曝光就是它的閱讀來源。
但對一些好書或者知名作者的書來說,推薦位只是其中之一,更大一部分是靠口碑。
就比如蘇羽琪的新書《李歌兒》,很多讀者哪怕還沒看,都直接分享給了其它朋友轉而告知。
口碑,分享閱讀。
要麼是書籍質量特別高,要麼就是作者名氣特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