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一想也確實很有道理。
怪不得這國師非但沒有怪罪自己殺了使團,反而說自己做得妙,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這麼說來,他那日一怒之下殺了大順招撫使團,陰差陽錯居然定下這麼一出妙計來。
“國師果然好妙計!那末將就按國師之計,先在城中設下埋伏,然後詐降引多爾袞入城,再發動突襲一舉將其殲滅!”
牛仁卻連連搖頭:“不,吳總兵,憑山海關這三萬守軍還無法一舉殲滅清軍。”
“國師所言甚是,那不知國師的意思是......”
吳三桂與清軍打了數次仗了,對清軍的戰鬥力是非常瞭解。若不是他憑藉這山海關天險,根本就無法阻擋這十幾萬清軍的攻擊。
雖然他手下的三萬將士也是訓練有素的虎狼之師,可真要是正面與清軍交戰,別說是十多萬了,就算是三萬對三萬,吳三桂也不敢說有多大勝券。
“吳總兵的三萬守軍雖然無法一舉殲滅清軍十幾萬大軍,可若是再加上大順十幾萬大軍相助呢?”
牛仁的話頓時讓吳三桂面露喜色。
“國師的意思是說,皇上也會派出大軍前來助戰,與末將的三萬守軍裡應外合一舉消滅清軍?”
“那是自然。吳總兵現在已是我大順臣子,皇上豈能坐視不管?吳總兵儘管放心好了,等本真人回到京師,必定要求皇上調派十幾萬精兵前來相助。”
見牛仁說得如此自信,吳三桂頓時放下心來。
心想這國師果然深得李自成的尊崇,聽他剛才這口氣,居然不是說請求皇上,而是說要求皇上,這得有多狂妄?
雖然定下詐降之計,但具體方案還須進一步商議。
經過一個多時辰的商議探討之後,牛仁與吳三桂制定了一整套的分工作戰計劃,雙方各備一份,以免戰時配合失誤。
第二日,牛仁率招撫團返回京師,而陳圓圓亦一同返回。
山海關大戰在即,為了愛妾的安危,吳三桂自然不能讓她還繼續呆在這裡。
而吳三桂則派出使者前往清軍兵營,約定十日之後開城投降。
三天之後,使團返回京師。
隨即,李自成下旨征討山海關。
命李來享為主帥帶領十萬兵馬為中軍,大將賀錦率三萬兵馬為左路軍,袁宗第率兩萬兵馬為右路軍,分兵三路,直撲山海關。
另外,牛仁這個國師任三軍總監,執掌一切大權。
同時,滿城釋出征討檄文,痛罵吳三桂投靠清夷,賣國求榮!
一時間,鬧得滿城風雨,人盡皆知。
這正是牛人和吳三桂商議定下的詐降誘敵連環計當中的第一步——製造輿論假像,使多爾袞更加相信吳三桂的投降。
三路大軍開拔,不到四日便已抵達山海關不到十里處,安營紮寨,生火做飯。
與此同時,山海關總兵府議事廳中。
吳三桂與手下眾將正召開軍事行動計劃。
此時,一名探子飛奔入內。
“報!大順軍已到達山海關以南三十里處安營紮寨。”
“好!速帶本將這封求救書信出關前往清營,交給多爾袞,請他速派兵馬前來相助。”
“得令!”一名貼身侍衛接過吳三桂手中的求救書信,匆匆出去。
清軍兵營扎住在離山海關不到五十里之處。
清軍主帥大帳中,多爾袞此刻正在分析各路探子帶回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