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車駛到盧陽村村委前停了下來,牛仁等一行下車之後來到村委會門前。
這是一橦兩層簡易樓房,跟沿海一帶的村委會那種別墅般的辦公樓相比,就可以想像出沿海與內地的貧富差距。
“你們這是......”
看到山裡突然來了幾個穿著整潔的城裡人,村委會值班的會計小劉感到很是詫異!
“哦,我們是功德慈善院的工作人員,想來了解一下你們這裡有沒有需要幫助的貧困家庭,這是我的名片。”
牛仁從身上拿出自己的名片遞了過去。
小劉連忙接過名片,只見上面寫著:
功德慈善院院長:牛仁。
扶危救難,人人有責。
“原來是慈善院的院長,真是失敬失敬!我是村委會的會計小劉。”
會計小劉連忙伸出手來與牛仁相握,自我介紹。
“劉會計,你們村委有沒有什麼特別貧困的家庭需要得的救助的?”
一旁的老朱開門見山的問道。
“有,當然有!”
小劉連連點頭,隨後又道:“你們也知道,我們這裡屬於偏遠山區,交通也不便利,去一趟縣城都要在大山裡繞幾十上百公里的公路,也沒什麼經濟好發展,年青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村裡只剩下一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日子過得可想而知啊!”
牛仁點了點頭:“嗯,這些我們都知道。劉會計,你還是具體說一下有哪些家庭急需救助的吧!”
小劉想了一下,說道:“說到急需救助的倒是有兩家。這一家是山口村老李家,另一家就是西峰村的陳瘸子家。”
“能具體說說這兩家的情況嗎?”
畢竟,功德慈善院救助的主要物件是急需救助的特困家庭,按照流程自然是先要評估一下物件是否達到救助標準。
“嗯,好的。”
小劉點了點頭,開始向牛仁一行介紹了這兩家的生活狀況。
山口村的老李今年五十四歲,自四十多歲時就得了痛風病,手腳關節越腫越大,常年幹不了活,田地裡的活全靠老伴麻姑一人扛著做。
可偏偏禍不單行的是,上個月老李的老伴突然查出得了胃癌,急需做切胃手術。可老李家窮得叮噹響,哪裡拿得出幾十萬元的手術治療費。無奈之下,只得拿點藥吃,在家躺著。
“一個家庭,男人得了痛風做不了事,女人又得了胃癌,唉!這也真是夠不幸了。牛哥,我看這家情況符合我們功德慈善院的救助標準。”
老朱嘆了口氣,將徵詢的目光投向牛仁。
如果牛仁不在身邊,老朱這個副院長自然馬上拍板,但現在牛仁在場,自然還是要先徵詢牛仁的意見。
牛仁點了點頭,卻接著問小劉:“那這老李的孩子呢?他們應該也早就成家了吧?難道就這麼不管自己的父母了嗎?”
小劉苦笑一聲:“這老李是有一兒一女,女兒早就嫁了,可家庭也不算富裕,如果是七八萬醫藥費,他女兒倒是可以拿得出來,可是一下要幾十萬,的確也讓他這女兒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