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區充斥著各種英文的讚美,而諸多評論之中,點贊數量最高的,被頂到了最上面的,卻是一句中文評價:
“我在國外留學的時候,是真的不想和外國人解釋我為什麼不會功夫……”
其實這個評論,是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留學的戚正兵,在霍明捷的指導下發出來的。
但這樣的評論,卻是引來了不少或真或假的評論。
“剛來這邊的時候,老是被幾個老黑欺負。直到有一次學校搞晚會,每個人都要上去表演節目,我沒辦法上去打了一套從公園大爺那邊學到的太極拳,從此再沒人敢欺負我!”
“我連續解釋了兩年,同學好不容易才接受了我不會功夫,結果這一個影片直接打回了原型……”
“算了,我已經累了,不想解釋了,那就讓他們以為我真的會功夫好了。”
……
在如今這個經濟、軍事、文化都沒有迎來快速發展,民族自信心尚且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的年代,華夏功夫是有著很特殊的意義。
它是李小龍、房龍、李漣傑這些人在國外深耕多年,方才擁有了如今不小的影響力。
和長城、兵馬俑、戲劇這些存在相似,是能夠得到外國人的普遍認可,成為一張對外的文化名片。
對於追求西方認同的人,這種“華夏功夫震驚外國”的新聞,和“華夏美食征服老外”、“老外痴迷華夏文化”差不多,都是他們想要看到,並樂意看到的東西。
而對於那些從小看《霍元甲》,追求民族自豪感的人來說,對此也同樣感到高興。
所以新聞的瀏覽量,在很短的時間內飛速增長,成為了一個輿論熱點。
像是《華夏功夫走向世界》、《華夏功夫的巨大影響力》這種新聞標題,也開始頻繁出現在各大新聞平臺,甚至紙媒也開始報道。
貼吧上面的粉絲們一片歡欣鼓舞,自己追的明星得到了社會主流的認可和讚許,一個個好似過節。
而對於各大論壇上面,顯得更為成熟理智的網友們,還需要用水軍把控一下輿論的導向。
一個熱點事情,如果想要讓人印象深刻,最好的辦法就是成為一個梗!
就好比人家坤坤,哪怕自己都黃了,小黑子們可都還在呢……
“呦,這不就是那位劍斷雷峰塔,威壓金山寺的許官人嘛!”
“對,就是保和堂的那位,號稱醫武雙絕,打遍蘇杭無敵手的許仙大官人!”
“那都是謠言!許仙自己說的,他是個文弱書生!”
“還敢狡辯,許仙你還說你不會武功?”
“額,樓上都是在說什麼玩意?我為什麼看不懂?”
“就是開玩笑的,這個舞劍花絮是演員在拍攝新版《白蛇傳》的隨手拍的,他在裡面演許仙。然後上傳到網上,一下子就火了,所以才有人開始玩梗……”
“對,那部《白蛇傳》最近已經開播了。和以前的不太一樣,但也挺好看的!”
“嗯,純路人,有一說一,這部劇真的可以看。”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