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開學已經過了一個多月,楚國盛事之一的九校聯賽悄然而至。
規則很簡單,楚國境內九大學院,各自選出四名代表,共計三十六人。這被稱為校賽,規則由各個學院自行擬定。
校賽完畢之後,便是國賽。在同一學校的學生不提前碰頭的前提下隨機抽籤,九人一組,分成甲乙丙丁四組。每一組九人同臺競技,站到最後的兩人進入下一輪。
而決賽規則同樣很簡單,從四組裡脫穎而出的八人,再次同臺競技,直接分出最終名次。
畢竟這是皇帝家選人的遊戲,公平只是一個形式。只要進入了前八,名次所具備的意義和個人身份背景一對比,變得蒼白無力起來。
皇帝若是點名要第八名,那第一名也得自覺靠邊。
尚武學院四大校區皆是在覬覦著另外三個校區的名額,於是高層一致透過不再平分四個名額的議案。換而言之,如果有一個校區實力足夠強勁,那它便可包攬屬於尚武學院的四個參賽名額。
妙妙沒有參賽,甚至連東校區的校長古令山親自請她參賽,都是碰了一鼻子灰。
狼皮內甲的功效不在於進攻,韓凱越在扛了更多輪的暴揍後,終於還是兩眼一黑,倒在了校賽的演武臺上。而這也讓他解鎖了一個新稱號——尚武不倒翁。
姚宇作為楚國唯一一個十歲以下衝脈期,以黑馬的姿態殺出重圍,力壓群英,直接拿下了校賽第一的名次,一時間風光無限。
李衍輕易拿到了其中一個名額。最後排名戰裡,南北校區的二人沒敢去惹姚宇,而是選擇了聯手迎擊同樣是練氣期的李衍。李衍在擊倒二人之後,狀態大減,輸給姚宇,排名第二。
第三是北校區的水成風,第四是南校區的沐朝歌。
西校區就比較慘了,最強新星在輪番苦鬥之後,居然是遇到了韓凱越。面對著小強般一次又一次站起來的韓凱越,這位新星最後累地趴倒下來,一動不動被人抬下演武臺。
這次校賽,也成了這幾天內尚武學院的熱點話題。
“那個李衍是真猛啊,一打二之後,還能跟姚宇過招。”
“那他還不是輸了。”
“你讓姚宇先去一打二試試?打不打得過都兩說好吧。”
“姚宇都到衝脈期了,一打三都沒問題!”
“就是,我還是覺得姚宇厲害點。”
“本來就是啊,排第一的又不是李衍。”
……
就這樣,輿論漸漸分成兩派。支援李衍的人少點,更多的還是以成敗論英雄,站在姚宇一方。
空地上,李衍運完功,感受了下氣海內的玄氣,相當滿意。
“師父,要不我試試,在國賽之前突破到衝脈期?”李衍心知師父對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