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罪己詔再次釋出,長安城的百姓一片譁然。百姓們紛紛猜測,這皇帝到底又犯了啥錯?
由於罪己詔裡並沒有指出皇帝到底犯了啥錯,只是含蓄的說了皇帝李世民沉溺於世間繁華,荒廢朝政,對不起臣屬對不起天下百姓云云。
可有些人卻知道,李世民是從金溝村的大唐不夜城出現過的。當時就造成了那裡百姓的一陣轟動,而且皇帝身邊還有眾多的文武大臣。
他們還以為是皇帝到那裡視察工作,所以造成百姓們的追捧,大力讚揚李世民的親民舉動。可如今聯想到李世民發出這罪己詔……
“哈哈,原來陛下也耐不住寂寞,跑到那裡逍遙快活去了。”
“是呀,皇帝陛下也是挺辛苦的,應該去那裡享享清福,那裡確實不錯,去一次就不想回來。”
“可不是,上次我去了一次那個迪吧!把我一輩子的力氣都快用盡了,出來時說不出的爽……”
僅一天時間,經有心人的宣傳之下,長安城的百姓們議論紛紛,都是關於皇帝和大唐不夜城餘家賓館的。
“你們的皇帝那麼清閒,居然還有時間去花天酒地?”
這是一群服飾各異,穿著大唐只在冬天時才穿的厚衣服。他們是湖人打扮的商人,在聽到大唐百姓人議論的時候發出的疑問。
唐人看到這種人後,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普通百姓,或者是士兵貴族,一個個都昂首挺胸起來,一副高人一等的模樣。
“那是當然,我大唐皇帝陛下日理萬機,英明神武!他去哪裡都是應該的,而且還不用擔心安全的問題,因為我大唐百姓每一個人都會誓死效忠於他。”
“可不是!我大唐皇帝陛下乃天神一般的存在,誰敢對他不利,老子就要跟他拼命。”
“他可是天可汗,你們番邦的人來大唐做生意若想能賺到錢,就得尊重我大唐皇帝陛下。否則讓你血本無歸,而且你小命難保。”
這些胡人狐疑的看著大唐百姓,一臉不敢置信的樣子,表情裡有些許不屑。百姓們看到這些胡人的表情憤怒不已,可他們遵循來者是客的道理,並沒有對他們怎樣。
可百姓們都沒注意到的是,在他們不遠處,也有一群比這些胡人穿著更奇怪的人。大熱的天,他們居然穿的比這些人更厚,頭上還戴皮毛、氈帽,熱得渾身冒汗臉紅脖子粗的,卻依然沒有脫掉的意思。
他們面板黝黑如墨,一個個學著大唐人的禮節向百姓們問好。雖然不是很嫻熟,但卻是彬彬有禮,讓人覺得這群人雖然是土豹子,卻是那麼的順眼。
這些人對大唐人如同天神一樣的崇拜,看到大唐人的任何東西都覺得新鮮,見到什麼都想買。只是,當問清楚價格後又覺得貴。
他們被大唐百姓一路簇擁著向前走,當走到前面這群人時,為首的一人用那生硬的漢語驚訝說道:“吐谷渾人!”
“吐蕃人,哈哈哈!”
原來,他們是吐谷渾人和吐蕃人,兩國的使節也不知是因何種原因,幾乎同時到達了長安城。
吐蕃人還是很有禮貌的,他們雙手合十對吐谷渾人躬身行一禮。可吐谷渾人卻昂首挺胸受了這一禮,並沒有回禮的意思。
大唐人向來注重禮節,見到這一幕不由對吐蕃人心生好感,卻對這些吐谷渾人一臉的不屑,更有甚者發出了討伐聲。
吐谷渾人臉上掛不住了,也學著大唐的禮節問吐蕃人:“我王向你贊普問好。”
“我贊普也問你王好!”
“我王當然好,他老人家如天神一般的存在,一餐一頭羊,一月娶一房,至今仍有子嗣出。”
吐蕃人像是聽不懂他們說話似的,並不理會他們的無禮。吐蕃人看得出,吐谷渾人對他們滿滿的敵意,雖然兩國邊界都在高山上,並沒有多少利益衝突。
但吐蕃人卻看得出來,這些吐谷渾人並不是仇視他們,而是看不起他們,正用戲謔和嘲笑的眼神看著他們。
一吐蕃人走到為首人身邊輕輕說道:“次紕論,這些吐谷渾人太可惡,咱們要不要找個機會教訓她們一下?”
這稱為次紕論的人瞪了他一眼:“這裡是大唐,要教訓他們也應該由大唐皇帝來教訓。我們受點氣沒什麼,但遲早要找回來。”
“可是他們……”
“別說了,如今的形式對我們有利,不要誤了贊普的大事。”
“是!屬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