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難得一見的夏天豐收場景。
李世民和眾大臣都高興壞了,被人眾星捧月般,帶著嬪妃們走進田間地頭,細問百姓疾苦。
他對這樣的作秀場面,是信手拈來,隨時成為愛民如子的好皇帝。楊義沒有拆穿他的真面目,因為他也不敢,除非他想找死。
他跟在李世民旁邊,碰到李世民不懂的地方,他才虛心解釋。碰到百姓害怕的時候,他在一旁加油打氣。
午後,太陽正中,正是百姓休息的時候,李世民為了鼓勵農桑,提高百姓勞作的積極性。特意留在金溝村吃午飯,他們坐的地方正是楊義剛來時,開抗旱動員會的那片樹林裡。
這個午飯也極為講究,這是李世民提的要求:不許看到肉,但是要有肉味。李世民這個奇怪的要求,可急壞了跟來的御廚。
但卻難不倒楊義,他急忙命人去抓蝗蟲,又讓人到蜂場裡提幾框蜂蛹滿滿的巢脾,再讓人到養殖組提一百個雞蛋,後勤組拿五十斤豆腐。
他知道李世民在皇宮裡,雖然沒有多少山珍海味。但各種肉類肯定是很足的,天天吃月月吃,肯定是吃膩了。
楊義要親自下廚,給皇帝李世民做一頓,既豐盛又別開生面的午餐,保證讓李世民吃了流連忘返。
他要做的是炒菜。
這時候做菜,基本上還是水煮,或者是蒸,如蒸饅頭似的。不管是肉還是蔬菜,都是一大鍋水將菜煮熟。
就這樣的菜不吃膩才怪,別說聞到肉味,看到動物他都想吐。這時候可沒有後世那麼多蔬菜,種類都不會超過個位數,前前後後就那幾樣。
也沒有後世辮子朝那樣,皇帝吃個飯就要一百多個菜。這時候的皇帝吃飯,能上桌的有二十來個菜就不錯了。
不是他們不會享受,而是他不想這樣做,也怕言官指責。言官可是盯著皇帝的方方面面,吃喝拉撒睡都要盯著,稍有不慎,就得在朝堂公開發布了。
皇帝和皇后坐一桌,坐在那塊大石頭上。大石頭下面的左邊是眾大臣,右邊是十幾個妃子。
坐次也是相當有講究,不管什麼時候,都必須按照左男右女排序。
再遠一些就是那些勞動模範,也就是百姓的代表。他們現在可拘束的緊,坐在那裡一個個都低著頭,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
案桌是隨便用兩塊木板臨時釘成的,再蓋上靛青色的布。李世民那桌用的是自帶的,明黃色的布。
李世民看著楊義讓人一個一個的上菜,他非常好奇的看著這些不帶湯的菜,心想為何和御廚做的不一樣。
當所有菜上齊,楊義拿了一小壺酒,放到了李世民面前。眾臣犀利的眼睛,都跟隨著那壺酒運功著。
所有人的酒菜上齊,就是皇帝要發言的時候了。
果然,騷包的李世民這時候緩緩站了起來,清了清嗓子,對在場的臣民,遠處圍觀的百姓說道:“朕,自登基以來,常常為農事殫精竭慮,總擔心百姓吃不飽飯,愧對天下臣民的信任。
然,天災連連,致百姓苦不堪言,被迫舉家遷徙,有的人流離失所,有的人賣兒賣女,更有的人客死他鄉,此乃朕之過也!幸得弘農楊義,心靈手巧,發明冬小麥種植之法,僅此一項,每年可活百姓無數。
他又發明曲轅犁、長鐮刀等,即可節省牛力、人力,增進了農事生產,可利千秋!朕得此人才,乃朕之幸也,亦天下臣民之幸也!”
“陛下萬歲!萬歲!萬歲!”杜如晦高舉雙手,山呼萬歲。
“萬歲!萬歲!萬歲!”現場山呼萬歲之聲震動四野!弄得楊義一臉懵逼,怎麼我喊萬歲被踢,別人喊萬歲李世民就那麼受用?
現場的臣民喊過萬歲之後,李世民便示意大家落座。大臣百姓們也不客氣,坐下就開吃。
李世民好奇問楊義:“楊愛卿呀,你給朕介紹一下,桌上之菜何菜?這酒又是何酒啊?”
楊義在心裡鄙視了一下李世民,特麼的,只要眼睛不瞎,都看得出來這是啥菜!但他笑了笑:“這些菜的菜名比較直接,說出來又怕陛下吃不下……”
“無妨,直接按你們自己的方式報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