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告示貼出去沒多久,重修縣衙的人手就找齊了。
等到蘇衡玉這邊的圖紙畫完,就選了一個吉日將舊縣衙徹底拆了重修。
舊縣衙本來就荒廢多年,裡面的木頭也朽爛了大半,一群年輕力壯的漢子一動手,很容易就將這些都給拆除了。
緊接著就是清除雜草和平整土地,因為縣衙後面還需要用很多年,更是一座縣城的門面,蘇衡玉對這個十分上心。
邊關這個地方苦寒,考慮到保暖和木頭料子稀缺的問題,蘇衡玉先前就打算用磚瓦和水泥來修新的縣衙。
不過這些她並未提前宣揚出去,而是等舊縣衙拆掉之後,抽調了一半的人手在城郊附近建了一座石料廠。
南宜城附近可以利用的石料很多,就是水泥的原料在這裡也能找到。
蘇衡玉很快帶著人將水泥給做了出來,她的想法是利用建設縣衙這件事,讓眾人瞭解水泥這種東西。
等到縣衙建好了,估計南宜城的人就會對水泥產生興趣,到時候她想要將水泥變成南宜城的拳頭產品,便容易許多了。
她的想法暫且沒有跟其他人說,而其餘人雖然覺得蘇衡玉的吩咐有些奇怪,但因著每日二十文的工錢,沒有一個人主動開口質疑。
他們巴不得縣衙修得更久一些,這樣他們也能賺更多的銀錢。
大樹他們也是其中一員。
原本幾人比起修縣衙的活兒,更想努力一下,去應聘衙役的。但是如今縣衙都沒修好,蘇衡玉顯然沒有提前組建衙役班底的想法。
衙役還是其次,她如今需要的是能幫她處理縣中事務的助手。
王銘熙這回沒有跟著蘇衡玉前來南宜城,而是前往潮珠城去管理王家和蘇衡玉合作的鹽業。
這本就是王家給他安排的任務,只是因為他想要跟在蘇衡玉身邊學習現代計算方法,所以才耽擱了這麼久。
如今蘇衡玉前往南宜城赴任,他便打算先將手頭上的活兒幹完了,有成果跟王家交代了,再去尋蘇衡玉。
所以蘇衡玉暫且將“師爺”這個知縣的特殊助手位置留了下來,只等對方以後回來了,再看他願不願意接手。
除此之外,蘇衡玉還需要找到適合擔任縣丞、主簿、典史和巡檢的人才。
南宜城這個地方這些年連知縣都沒有,正經書院更是沒影兒的事。
若是想要在這種地方找到什麼絕頂的人才,那還不如做夢來得快些。
好在蘇衡玉也沒想過這麼不靠譜的事兒,她不求別的,只求能找到幾個識字的璞玉即可。
哪怕對方的文采並沒有多好,但只要腦子靈活,懂得學習和進步就行了。
剩下的她後面慢慢教,對方也可以慢慢摸索。
因著這回她是孤立無援地前來自己的封地上做官,所以魏帝給了她很大的許可權,在不越線的情況下,她可以對南宜城做出諸多改變。
給自己挑選班底,也是蘇衡玉獲得的優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