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原點點頭,“走吧,進去看看。”
兩人去買了票,從正門進入。
明顯陵建在山地上,如果從外圍羅城來看,這一圈得有三四公里。這一圈羅城,在山巒之中,呈現起伏之勢。
“嘉靖皇帝崇尚道教,這風水定是請了道家高人來參詳的。”陳丹洋一邊看一邊說道,“山體,水系,林木,風水格局相當嚴整。”
陵區後方,恰是山丘,兩側也有山體,有建築的地方,算是相對低的平地,其中還有一條九曲河蜿蜒。正前方也有山丘,是為屏山。
四面環山,前有朱雀,後有玄武,左有青龍,右有白虎。
因為不在十三陵區域,是單獨建的,所以明顯陵反而成了明代皇陵中單體面積最大的。
如果從建造親王墓園開始算,這座皇陵前後共修建了將近五十年。這裡面除了葬有朱祐杬,還葬有嘉靖皇帝的母親。
孫中原和陳丹洋之前都沒有來過,只是大體知道點兒情況。進去之後才發現,原來明顯陵還有一個獨特的地方。
一陵兩冢。
這和甘石墓葬極為相似!
這明顯陵如此設定,在歷代皇陵之中絕無僅有。
明顯陵如今是4A景區,來參觀的人,還是不少的,他倆進去看的時候,旁邊還有一個小型的旅遊團。帶著小黃帽的導遊,正在說這事兒呢。
“大家看哈,明顯陵呢,有前後兩個寶城,就是兩座地宮,一新一舊,這就是所謂的一陵兩冢!”導遊是個二十多歲的姑娘,用著導遊特有的腔調講述著。
“兩個寶城之間呢,是用瑤臺相連,就是這個高大的平臺。大家看,我左手邊這個,是前寶城,是興獻王朱祐杬死後,按照藩王規制先興建的。右手邊這個,是後寶城,是嘉靖皇帝的生母章聖皇太后病逝之後,和朱祐杬合葬時又興建的新地宮。”
“為什麼要重新興建新地宮呢,是因為原來的地宮進水了······”
說著無意,聽者有心,“進水了?”陳丹洋皺眉,自言自語。
陳丹洋看著手裡的門票,其中有一個明顯陵的整體圖,這陵牆環繞的形狀,像是一個寶瓶,也可以說像是一個葫蘆。
“甘石墓葬一墓兩冢,但是兩冢都有青銅棺,明顯陵一陵兩冢,其中一個其實算是棄用的。”陳丹洋對孫中原說道,“棄用是因為進水,這說明,在修建興獻王墓園的時候,這地方的風水設定並不完善,直到後來才解決這個問題。”
“你的意思是說,一開始興建興獻王墓園,並沒有影響此地原先在秦漢年間的風水設定,反而是被影響了?直到興建顯陵,才影響甚至破壞了原先的風水設定?”
“我不是這個意思。”陳丹洋搖搖頭,“我的意思是,即便後來修建顯陵,也沒有破壞原先的風水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