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原點點頭,又對鄺西寅說,明天就該去村裡談談那件鎏金綠度母佛像了。
“後天去,晾他一天。”鄺西寅吐出一口煙,“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該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爭不到。”
孫中原一想也是。
第二天是週六,孫中原起床後,想想沒事兒,便說去市場轉轉。鄺西寅卻道,他就不去了,免生不必要的意外情況。
孫中原就自己去了,本來他還想去潘家園,臨上計程車前改了主意,告訴司機去報國寺。
圈子裡的人在燕京逛市場,主要就三處地方,潘家園,報國寺,琉璃廠。潘家園規模大東西多,琉璃廠基本都是店面,畫廊多。報國寺面積小,地攤當然趕不上潘家園,不過環境不錯,有點兒小園林的感覺。
結果到了之後,孫中原發現,報國寺的地攤居然撤了!
他確實有一年多沒來了,一問才知道,撤市是為了保護古建築,畢竟,報國寺也是一座千年古剎。
不過,沒了地攤散戶,東西偏殿的玻璃屋子還有人經營古玩,既然來了,孫中原就進去看了看。
結果,沒看著什麼好東西,而且幾個店主都是愛搭不理的。
主要是孫中原太年輕了,這做古玩生意的,看人都有一套,不少逛古玩市場的,都是逛燈的,只看不買。他們把孫中原都當成這種人了。
最後溜達到一個店區,老闆的年紀也不大,三十多歲,倒是衝孫中原笑了笑。
孫中原停了步,倒不是因為他笑,而是他背後的牆上掛了一幅對聯:
書生報國無他物,唯有手中筆如刀。
這不是古人作品,是現代書法家的作品,但是字型挺拔偉岸,倒真是激起了孫中原的幾分書生意氣,所以多看了幾眼。
老闆等孫中原回了眼,“怎麼?喜歡字畫?如今這樣的年輕人可不多嘍!”
孫中原擺擺手,“就是隨便看看。”
老闆從櫃檯下面抽出一個卷軸,“看看這個,這一軸,是本來說好了有人要來拿的,結果人現在還沒來,既然你趕上了麼,咱們有緣,不妨看看吧!”
這種話,別信,多半是臨時編排的。
不過東西倒是可以看看,孫中原拉開卷軸,看了一半,就重新捲起來了。
“沒瞧上眼?”
“後門造。”孫中原笑了笑。
後門造,說的是民國初年,地安門一帶,出現了一批專門製造銷售假畫的作坊,這裡頭出來的假畫,行裡就叫“後門造”。
後門造的特點是專仿宮廷畫家,絹本比紙本多,工筆比寫意多,一般畫上都帶著乾隆、嘉慶的收藏鈐印。這後門造蒙人,主要靠的就是讓人以為是宮裡流出來的,因為清末民初,也確實流出了不少東西。
“厲害!”店主沒想到孫中原這麼年輕眼睛卻毒,“是得給您看點兒好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