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號,在處理完星條國的潛艇事情之後,看了一下還有五天時間,第三代離子發動機才能推演完成,讓零到時間提醒自己之後,陸晨開始聯絡龍科院關於製造超級粒子加速器的事情,
在和龍科院說明了自己的想法之後,龍科院表示極大的興趣,
在災難降臨之前,龍國只有80年代建設的三個粒子加速器,已經有點更不上時代的研究了,而且西歐的大型加速器也是可以使用的,
所以這些年雖然因為國家發展沒有新建大型的粒子加速器,但是高能物理一直有所發展,
而現在因為隕石撞擊加上地震等原因,基本上全球的粒子加速器全部處於損壞狀態,需要進行修理才能使用,
而這次陸晨直接打電話過來想要和國家合作,在月球建設一臺大型粒子加速器,
對於這樣的想法,龍科院下屬的高能物理研究所是舉雙手贊成的,
不過中央在討論了之後,覺得已目前的實力,還無法完成這樣的大型工程,如果是在藍星上面,那還有建設的可能,但是在月球上面建造,花費的時間和資源是在太多了,甚至會拖累月面基地的建設速度,
不過國家也沒有放棄這個大膽的想法,在最後,中央決定嚷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和陸晨一起建設,而其他人則繼續完成月球基地的建設,
為了支援粒子加速器的建設,國家還專門把可以製造10艘星空一號飛船的材料交給了陸晨,也算是出了點力,
陸晨也理解國家的難處,現在全球的氣候還沒有恢復,太陽系想要離開這片粒子稠密區域至少需要上千年,
這也就預示著全球平均溫度至少要處於上千年的零下50度環境中,
所以別看現在龍國一邊建設空間站,一邊又建設月球基地,看似已經邁入了星際時代,但是群眾生活還沒有恢復到以前的狀態,
所以除了這些航天人之外,其他的科研人員也都有著繁重的工作,
國家也想建設大型的粒子加速器,但是實在是人手不夠,資源倒是很充足,所以只能將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人全部丟給陸晨,在給予資源上的支出
幾天後5月25號,零提醒陸晨,第三代離子發動機已經完成了推演,可以檢視了,
開啟奈米核心,陸晨看到第三代離子發動機已經推演完畢,
資料和之前預計的差不多,標準離子發動機,最大速度達到每秒60公里,推力達到了1000噸,
看著這個資料,陸晨覺得自己可以研究下一代宇宙飛船了,
按照陸晨的打算,下一代宇宙飛船自身重量會達四千噸,由八臺三代離子發動機提供動力,載重達到了三千噸,起飛重量能夠達到七千噸,
而且目前也就只有龍國可以頻繁的上太空,其他國家陸晨完全無視了,
所以這個新型號的飛船隻是安裝了兩臺雙聯裝電磁炮,分別位於首尾兩端,口徑在1米,發射速度在兩秒,
用了一天的時間,總算是把方案設計出來了,
看著眼前長度達到300米,寬80米,高度達到20米的龐然大物,陸晨覺得這就是自己邁進星辰大海的第一步,
在將相關技術資料交給零之後,零表示需要重新制造生產線,或者直接改造現有的船塢進行生產,另外根據計算,現有的電池可能無滿足這款飛船的能源需求,
考慮到這種情況,陸晨根據最近研究的核聚變知識,設計出了一種氫燃料電池,不過穩定性和供電能力有所欠缺,
不過陸晨不在乎這些,在把資料輸進奈米核心之後,選擇了20萬能量進行推演,
根據奈米核心給出的資料,因為使用的能量很多,所以這次電池的效能跨度會非常大,
預計完成之後,這種氫燃料電池可以達到500噸的重量,內部使用特殊的輕微聚變方式,可以在加滿一次燃料之後,提供給第三代離子發動機長達一光年的續航里程,
看到這裡,陸晨非常興奮,等到研究出來之後,太陽系內其他地方都可以去了,
要知道,如果以海王星為界限,那麼太陽系的直徑也才一光年左右,只要在中間的一出建立一箇中轉站,就可以加滿一次燃料,任意暢遊太陽系,
想到這,陸晨呼吸都變得重了起來,
搖了搖頭,先不去想這些,最重要的是先把飛船製造出來,
看了一下飛船,決定將其命名為彗星級貨運飛船,
又看了一下奈米核心,這種燃料電池需要10天的時間可以完成推演,就是在高考前夕就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