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詩5)
康陽古鎮並不是只有古鎮,古鎮只是康陽古鎮這個小鎮上保留的一部分略帶古風的建築。
隨著自媒體的發達,那戶據說從清朝留下來的四合院也逐漸為人所知,因為慕名前來參觀的人越來越多,政府前兩年翻修了一下四合院那條街還保留著古風樣式的房子,這就是後來大多數人所知道的康陽古鎮。
蘇見和易天樞前去幫助的那戶人家並沒有住在古鎮街裡,而是住在古鎮外,沿著石階梯一直往上爬的最偏的那戶人家。
那戶房子背靠大山,到達那裡的時候只有一個年過花甲的老婦人在,還沒走近,就看到她笑眯眯地站在門口張望了,看到人走過來時,則是一臉慈祥迎上來,質樸中稍微帶著些拘謹。
“孩子們,快進來吧,外邊兒天熱。”這是她開口說的第一句話。
蘇易二人受寵若驚,連忙將她請進去。
屋子是那種老式的木房子,底下的石裙邊長了些青苔,地面是水泥地,應該是後來鋪的,屋子裡堆放的東西不少,卻不顯雜亂,在進去左轉的窗戶下放了有兩根木質長板凳,板凳前的小木桌上放了一壺茶,像是專門為了等待客人的到來。
“阿姨您好,我叫蘇見,蘇州的蘇,見面的見,您叫我小蘇就行。”坐下後,蘇見率先打招呼。
易天樞也溫聲道:“阿姨好,我叫易天樞,您可以叫我小易。”
“你們好你們好,”老婦人眼睛彎成一道縫,“我姓唐,叫唐淑華,你們兩個孩子看起來這麼年輕,說句冒犯的話,我可能當你們奶奶都成,呵呵呵。”
“什麼冒犯不冒犯的,唐阿姨一點都不老,看著跟五十出頭似的,真叫您奶奶別人也不相信啊。”蘇見嘿嘿笑道。
唐阿姨顯然是被蘇見的賣乖逗樂了,神情也不似剛才那般拘謹,三人又閑聊了幾句後,這才說到今天的任務。
“唐阿姨,所以我們今天的任務是掰玉米嗎?”易天樞溫聲道。
“對,”唐阿姨仍然笑眯眯的,像尊瘦版的彌勒佛,“穀子前幾天就曬幹裝好了,我們家現在就剩一片玉米地沒收,所以今天就麻煩小蘇和小易啦。”
在出發之前,唐阿姨先是給他們找了兩個背簍,讓他們背上後又親手給他們除錯背帶的長短。這一系列準備好之後,便提著一個竹編簸箕,把之前準備好的涼茶放在裡邊,又拿了兩張新毛巾,然後走在前面給他們帶路。
大約將近十五分鐘的山路後,一片金黃的玉米地便出現在他們面前。
因為是在半山腰的原因,所以整塊地都是斜坡,但好在面朝西方,背後又有樹蔭遮擋,此刻還是陰涼的,估計要等下午一兩點才能曬到太陽。
說實話,蘇見看到的第一眼是有些吃驚的。
因為這玉米地足足有一個籃球場那麼大,還全是斜坡,若是要在太陽曬到之內掰完,怕是有些挑戰;若是慢慢掰,恐怕就只有頂著八月份的烈日幹活的份兒了,那難度系數可就不止提升那麼一點點了。
顯然,這是一個絕對算不上輕松的工作。
但事實是蘇見完全高估了給他們安排的工作量,把手裡的茶壺和毛巾放到一旁的石頭上後,唐阿姨笑眯眯道:
“孩子們不用著急,慢慢來,只要只要在今天之內把這五路的包穀掰完,就算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