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4)
比起揹著一大背簍的玉米來回跑,今天下午的工作就要輕鬆得多了,就算是他們兩個從沒做過農活的生手,腳下的玉米粒也很快有了一小堆,唯一可能不大舒適的,就是屁股下的板凳有些硌人,但都還在可以忍受的範圍。
“唐阿姨,家裡是養了很多動物嗎?”易天樞一邊掰玉米粒兒一邊問道。
“往年家養得多,今年就養了五隻雞,還有三隻老鴨子。”
“那這些玉米粒都是它們的糧食?”他把玉米芯扔在背簍裡,又彎腰拾了一個新的玉米,繼續在膠鞋底下摩擦。
“那幾個牲口哪吃得了這麼多,要我喂頭豬還差不多。”
唐阿姨笑呵呵道,“這些包穀曬幹了後,有那種上門收購的,一塊錢一斤,以前大家都是靠賣包穀啊稻米這些賺錢嘛,近兩年靠這個為生的人少了,年輕人賺錢的方式多,像我們這些老一輩的人也做不動了,明年的話我也只就種點牲口夠吃的就行。”
“一塊錢一斤?”
蘇見被驚到了。
這就說明今天他們辛辛苦苦費了老大力氣才運回來的這些個玉米,把玉米粒挨個掰下來,曬幹,再加上之前唐阿姨他們播種灌溉花的所有時間和精力,連一千塊錢都換不到。
這勞動成本和收益也太不成比例了。
“是啊,這年頭,糧食越來越不值錢咯,十幾年前面條賣三塊錢一碗,糧食是一塊錢一斤,十幾年後小面都長到六七塊了,糧食還是一塊錢一斤。”唐阿姨的笑中帶著無奈。
兩人一時間都沒接話,主要是兩人的原生家庭都還算滋潤,後來又從事了演員這個高收入的職業,對於農民這一階層的瞭解確實不多,但也沒想到他們的處境會這麼艱難。
“那這種情況政府有補助嗎?”易天樞問。
“有,每個月能有一百多呢,”說到這裡,唐阿姨又像是樂開了花兒,“現在政策好啊,不僅不要我們交錢,還要給我們錢,以前我們那個年代哪兒敢想這些,社會還是朝著好的方向在發展吶。”
不知道是因為唐阿姨說的那些話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在那之後兩人都沒說太多話,只埋頭一心一意的搓玉米粒,動作越來越嫻熟,效果顯著。
等他們順利把所有玉米掰成玉米粒後往回走時,天已經黑了。
走之前,唐阿姨從廚房裡拿了一個顆粒飽滿、色澤金黃的玉米出來,笑眯眯道:“今天小蘇小易都特別能幹,超額完成任務,阿姨給你們選了一個最大的。”
蘇見雙手接了過來,這玉米確實大,品相也好,是那種拿去打廣告都可以用的級別,易天樞也接過來拿在手裡顛了顛,確實挺有分量。
和唐阿姨道完別後,兩人就打著手機的光沿著石階梯往下走。
夏天的夜晚是寂靜而喧囂的,路邊不知名的蟲子一直叫個不停,像是在吹口哨,和著蟾蜍咕咕噠鼓點般的鳴唱,還別說,真有些田園散文詩裡的味道。
往回走的途中,蘇見注意到易天樞時不時回頭張望,他也跟著向後望去。
只見數十米的階梯之上,那位略顯佝僂的身影仍舊佇立在原地。
看不清她的面容,甚至連身形都像是融進了黑暗裡,只有她手上拿著的手電筒還閃著光亮,像是一顆落在凡間的星星,在寂靜的夜裡,顯得格外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