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覺3)
他突然回想起了幾年前還沒畢業的時候,自己曾經在表演課老師的的舉薦下參演過一部電影,在那部電影中飾演的是一個患有抑鬱症的人。
當時因為機會難得,所以自己十分拼命,花了好久去研究病症,看了好多關於抑鬱症的資料,還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出去,靠著每天幾塊兒壓縮餅幹和兩瓶礦泉水度過了整整一個星期。
但其實那個角色在熒幕上出現的時間不到五分鐘。
拍完後,效果確實比較好,連導演都誇贊他有天分,不過在接下來的好長一段時間裡,易天樞都很難走出那個角色:
他變得有些害怕和人交流,變得少言寡語,並且逐漸沉浸與一個人的世界裡,到後來甚至連課他都不想去上了。
幸好他遇到的是一個靠譜的朋友,一個負責的老師。
在發現易天樞的變化後,當時和他同寢室的彭宇——也是他現在最好的朋友——立馬就和表演課老師反映了,表演課老師也立馬引起了重視,兩人在花了好大功夫才慢慢讓他走出來。
易天樞至今都還記得後來表演課老師對自己說的話。
她說自己心太實,其實不是很適合做演員。
因為演員其實側重在“演”,演員的價值是使故事中的人物透過自己的表演活過來,而不是把自己活成故事中的人物,演戲需要真情實感,但更重要的是“演”這種技巧。
演員一生中可能會演上千百個角色,但卻沒法讓自己活成千百種人。
自那之後易天樞就一直很注意這方面,在老師的提點和自己的刻意引導下,這種長期走不出角色的情況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可是他發現,自己其實沒辦法讓角色與自己完全抽離,所以每次在接不同的戲時,自己身上都總會有些角色的影子,好在也不是太過分,所以也沒有重視。
但這次……
易天樞嘆了一口氣。
“怎麼會這樣……”
片刻後,他聽見自己這樣說。
第二天一早,劇組的人們就三三兩兩的從酒店出發了,蘇見是屬於最早的那批,下飛機的時候,也不過才九點,而易天樞恰好是最晚出發的那一行人,他們買的是下午的飛機票。
因為昨晚有些失眠的原因,易天樞醒來的時候,都已經快十一點了,他眯起眼睛開啟手機,有幾條未讀的微信訊息。
他揉了揉眼,才點開來看,發現是蘇見給自己發的,在早上六點多的時候。
——我出發了。
——賭一頓飯,你肯定現在還在睡覺。
——但是我一點也不羨慕你。
——因為我會比你先到家。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後邊還配了一個蒙娜麗莎大笑的表情包。
易天樞忍不住嘴角上揚,但在這一瞬間,他又像是想起了什麼,表情一下子凝固了。
冬日的陽光格外難得,像是過分溫柔了,透過玻璃窗只能灑下一個淡淡的影,讓人感受不到絲毫溫暖。
酒店房間裡,易天樞盯著那幾句話出神,維持著同一個姿勢一動也不動,不知過了好久,反正直到手機自動熄屏後好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打出一個字。
片刻後,房間裡又響起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