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西涼軍雖然精悍,但是一旦退守長安,恐怕很難再有作為。”
“其一,董卓廢立皇帝,僅此一事便會引起天下世家不滿,為天下公敵。”
“其二,退守之時劫掠洛陽,遷徙數十萬百姓到長安,雖然能在避禍之後還能引起關東諸侯內亂,可也斷了他自己的前路。”
“董卓已成盛極而衰之勢,滅亡只是時間問題,可是董卓手上的天子仍舊佔據了大義,董卓的麾下也不乏良將,這些可都是我們目前最需要的!”
“倘若我以和親使者的身份前去,一方面可以利用天子來為主公父子謀取利益,另一方面也可暗中結交人才,以待他日收為己用。”
袁耀也沒有想到,董卓僅僅一個遷都之舉,劉基竟然已經看得如此長遠,一番話說得袁耀吃驚不已。
董卓遷都過後,確實沒在打出來過,而且董卓過不了多久便會死在呂布和王允的手中。
可是,這又如何?
“不行,我還是不同意!”袁耀即便知道這些,依然不肯鬆口。
畢竟萬事而非絕對,對於劉基,袁耀並不想讓他兵行險招。
“主公,還記得李傕前來和親的那次我對你說過的話嗎?”
“那一次之所以讓你答應下來,就是因為如果沒有天子的冊封,即使你的地盤再大也終究是名不正言不順。”
“假如我在長安朝廷,不論是主公還是袁公都有了迴旋的餘地。”
劉基依然沒有放棄,想盡辦法試圖說服袁耀。
“主公,不如讓我去吧!”兩人正陷入僵持狀態,和珅突然從背後靠過來,笑嘻嘻地說道。
“你?還是算了,冒險的事我們還是謹慎一些比較好!”經過上次的事,袁耀對和珅並沒有了成見,也不想他去犯險。
畢竟保安的名額只有四個,而且還不能補充。
“主公,伯溫性格不太適合,此事對於我反倒是十分契合!”
“而且董卓也很對我的胃口,說不定我們還能成為知己!”
和珅見到袁耀同樣拒絕了自己,心中欣喜之餘也變得認真起來,而且他打心眼裡覺得董卓與他是一類人,是真心想和董丞相做朋友。
“這...”望著和珅,袁耀沉默了。
確實,相比劉基來說,和珅確實善於為人處事,而且能屈能伸,骨子裡的驕奢與董卓可謂是臭味相投。
似乎,這貨還真與董卓是一丘之貉。
“主公,你們剛才的話,我基本上全都都聽見了。”
“大致分為兩點:其一,利用天子朝廷的關係撈好處,其二,藉機在董卓的勢力裡面挖牆腳!”
和珅倒也是實在,對劉基的意思表達得言簡意賅,一針見血。
“哎,讓我再想想!”袁耀嘆了口氣並沒有給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