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號穩定,預計大氣深入距離150公里!”
金星的大氣層厚度遠不如地球,只有約250公里。
飛掠器將在啟明星一號接觸大氣層的瞬間脫離,藉助小型氣體發動機進入水漂彈道,最大可以下降到約90公里高度再彈起,而現在根據探測器自主判斷,計劃深入到100公里高度進行取樣。
這個高度差不多處於熱層和逸散層,氣壓不高於10pa,如果有金星人在地面觀測,大概可以看到一顆短暫閃爍過的流星。
已經在軌道上環繞的“太白”也在輔助監測中,它的大質量帶來了精確且強力的短波通訊器,和即將分離的兩個探測器都建立了穩固的聯絡。
“飛掠器分離!”
“高度270公里!”
“彈道修正!”
“著陸器氣盾啟用,準備展開!”
一項項程式按照預期被啟用,沈祚舟沒發現有什麼異常,這是件大好事。
在火星之前,金星成為了國內對於地外行星探索的第一站。
……
“我國地外行星探測取得重大成就。”
“7月21日凌晨,兩個4月份發射的金星探測器同時抵達目的地,並展開了正常探測活動。
其中飛掠器成功完成了對金星100公里高度大氣的氣體取樣,將於明年3到4月返回地球,著陸器於上午7時40分完成金星表面軟著陸。
到新聞釋出為止啟明星一號金星軟著陸探測器已經連續工作了134分鐘,超過了前聯盟金星13號的127分鐘,成為人類在金星地表生存最久的探測器。
它將為我們提供關於太陽系行星起源、地外生命存在等多方面的重要科學資料……”
羅伯特放下手機,十指交叉看著斜坐在他對面的馬斯克:
“我們的對手在朝著深空快速前進,已經幾十年沒有過金星著陸器了,也不知道他們的啟明星能夠活多久。”
馬斯克:“我依然認為火星才是未來,在2024年之前我認為可以用1000艘星艦實現火星殖民,建立足夠10萬人生存的火星城市。
第二艘星艦即將首飛,我們進行了重大改進,正在一步步走向成功。”
“……”
羅伯特知道馬斯克是在表達SpecaX的不滿:
由於沙利文和約翰的安撫對策,再加上老牌軍工巨頭也同意讓步,保證新星的研製費用預期不高於60億美元,單次發射成本不搞過5億美元,所以NOVA成為了取代SLS的下一代NACA官方認可的巨型可重複使用火箭。
但SpecaX的星艦也沒放棄,星艦原本就有DARPA的核動力改造計劃,NACA決定在火星前期探測和無人物資準備中使用星艦,載人任務則交給“新星”。
他也承認這件事操作的有點難看,“新星”的定位和星艦基本差不多,但洛克希德保證能在2018年實現首飛,總的來說方案評價比星艦更可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