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基地,傍晚。
一架三角體飛行器被緩緩拉出機庫,它通體呈現出一種很髒的灰色,不規則大小的斑塊出現在機身各處,像是一架被存放了十幾年的落灰古董。
然而事實是半個月前它才被製造完畢,然後將各部分用運輸機運到這裡進行組裝,於今天進行一次地面高速滑跑。
這就是“雪鵠”的首架驗證機,編號H10,也就是轟10。
歷經了一年的設計之後,雪鵠正式對全國的航空製造廠發出機體部件研製命令,而為了加快速度最重要的核心機體部分交給了基地,用那臺12萬噸壓力的模鍛機制造,強度完全達標。
近7個月的時間,首架理論上可以飛行的驗證機現在就在跑道上等待著首飛。
從機體、蒙皮、隱身技術、降溫技術、燃料、航電等多個方面,“雪鵠”基本上都代表了國內航空工業的極致水平,當然最強力的還得是去年就試車成功的三臺WCR12組合動力發動機。
這架灰濛濛的飛行器外觀簡潔而優美,與主流飛機的設計風格相去甚遠,但卻充滿著別樣的美感。
幾乎成為半個專案總師的安德羅夫對竇平說道:
“這架飛行器可以最高飛到52000米,已經超出了平流層進入中間層,如果按照西方命名,它應該叫做‘中間層閃電’。
雪鵠雖然也是猛獸,但一張大臉和她的外觀不太相符。”
竇平:“就雪鵠了,雪鵠是極地獵手,依靠純白的外表可以輕易隱藏在茫茫雪原中,而且雪鵠是一個已經使用過的代號,比較容易混淆視聽。”
安德羅夫:“那我覺得極地獵手也比雪鵠好聽。”
“……”
兩人關於代號的爭執沒持續多久,因為地面滑跑馬上就要開始了。
研究基地裡幾乎所有人都站到了跑道旁,期待著滑跑試驗的進行。
為了最大程度保密並躲過衛星的偵察,滑跑試驗很反常的選擇在了傍晚進行,這個時候離遠些肉眼觀察時都有些模糊。
試飛員雷清穿著特製的超高空加壓飛行服坐在駕駛艙內,實際上他穿的飛行服已經接近宇航服的範疇,價格也極其高昂。
他之前已經多次飛過模擬器,但真實的駕駛艙還是讓人感覺到興奮。
“雪鵠”安裝了基地製造的頂級航電系統,艙內操作檯的風格十分貼近於太空梭,並且搭載了強大的人工智慧和360度全息影像投影器。
關閉全息投影時像是在開小型太空梭,但當開啟全息投影,價值上千萬的面罩會透過演算法以及全機周圍的攝像頭讓座艙“消失”,除了手上的操縱桿依然保留外,飛行員就好像把“雪鵠”開了遊戲外掛中的隱形,懸浮於空氣中。
這時候想要操控裝置可以透過同樣飄浮在空中的全息投影或者手勢、語音指令執行。
當他第一次在機庫裡開啟全息模式時,早就克服了恐高症的雷清都還是小小的嚇了一跳,因為它太強大了,比模擬器更加強力,幾乎看不出任何破綻,好像真的懸浮在空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