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時間15點36分,曙光三號的直播畫面已經停留在了環繞狀態很久,一直聽著演播室嘉賓和主持人的交流互動。
就在人們已經稍有不耐煩等不及的時候,畫面的一半切換到了地面指揮中心,一聲指令從這裡發出。
“登陸器分離!”
另一半的曙光飛船艙外畫面中,連線在指令艙前端的登陸器微微一震,然後在氮氣的作用下離開了飛船。
現在他們已經執行到了庫姆撞擊坑附近,可以準備開始減速了。
丁繼華從視窗中盯著已經拉開十多米距離的登陸器,現在他是“最孤獨的人”了。
“03,請確認‘滿月’姿態。”
“01,目測姿態良好,可以制動,可以制動!”
“收到,我將開始制動。”
由於要著陸到有重力的星球,張智光和方林此時的身體相對月表是趴著的,能夠透過觀察窗清晰地看到月表。
他在導航系統面板上按下了“快速定位”按鈕,著陸器立刻對曙光飛船、衛星、月表探測器同時進行相對位置請求,三個座標同時顯示在螢幕上,如果全為綠色,則代表誤差小於推薦值,可以輸入自動降落系統。
確認。
顯示器上立刻出現了三維的模擬動畫,從登陸器出發產生了三條曲線,藍色的是當前繞月軌道形狀,黃色虛線是計算後的降落路線,當前與藍色線條重合、正在閃爍的綠色虛線是實際執行軌跡。
張智光再回頭確認方林和艙內物品全都固定完好不會亂飄以後,對自動降落程式顯示的路線點選了“執行”。
在登陸器外部的攝像頭視野中,尾部的發動機噴口突然開始轉動,活動幾下後開始冒出白煙,然後畫面開始顫抖了起來。
15.57分,曙光三號任務登陸階段正式開始。
整個減速到登陸過程約要花去2個小時時間,期間將進行多次減速制動和姿態調整,預計在晚上18點左右完成月表著陸。
也是在同一時間,NACA終於對外發布了阿爾忒斯二號的登陸任務直播時間:阿美中部時間7月4日早上7時,也就是京城時間17時。
這比計劃的時間晚了一個小時,主要花在了對著陸地點的確認和著陸器檢修上面。
阿爾忒彌斯二號和曙光三號的著陸地點都在庫姆撞擊坑附近,撞擊坑周圍的地形並不算平坦,尤其是環形山外的平緩地帶面積並不大。
最好的位置已經被曙光三號提前預定,如果阿爾忒彌斯二號也著陸在那裡,最後的場面就會變成四名宇航員尷尬地在月球上大眼瞪小眼。
所以另外找的位置就沒那麼好了,“藍月”必須做好手動調整降落地點的準備。
另外就是著陸器檢查,這花去了整整三個小時,他們可沒有強人工智慧機器人來輔助。
當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已經超出了原本的計劃時間一個小時。
任務進度已經來到了90%,只差最後一步了。
……
“曙光二號引導開始!”
“月桂02測控正常,下降率正常!”
“烏兔訊號穩定,下降率——正常!”
17.39分,地面指揮中心只剩下此起彼伏的播報聲,所有人都在專注於螢幕前的工作。
佘院士抬頭看著偌大的螢幕,雙手緊緊攥成拳頭。
雖然曙光二號任務著陸器就一次性成功,但現在他還是很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