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擠眉弄眼之後林炬才理解天文學會就是冠個名而已,而佘院士的意思也很明顯,這10億雖然對整個探測計劃遠遠不夠,但卻足以給新遠應急開個頭。
這份好意份量不算輕,也可能是佘院士怕他再拿出什麼嚇人的玩意換錢。
“我們會盡量做好的……新遠計劃5月就發射一顆探測器,先後飛掠木星和土星,並對他們的主要衛星進行勘測。”
“這麼急?!”
佘院士沒想到自己竟然引出了這麼一個驚人的訊息,現在只剩三個月了!
“我們計劃是用離火一樣的平臺,結構和探測功能都差不多隻是最佳化了下,並沒有特別針對性的設計,只是另外多了一個能夠進入大氣層的子探測器,如果用核發動機推進,或許能在1年的時間抵達目的地。
不過這次的主要目的是測試新太空梭,我們將用風暴號的姊妹機臺風號來完成任務,測試核動力平臺超遠端超長工作時間的可靠性。”
林炬接下來的話更讓人驚訝,不過卻讓佘院士能夠接受一年時間完成旅程了。
基地當初考慮土衛六探測計劃的最高昂開支就在於推進部分,核發動機真的很貴,再加上特別改造的費用更是高到有些燙手。
即使後續系統獎勵的鉅額資金到賬也沒法讓人忽視這一點,最有工程師終想了個辦法:改造第二架H2N,把颱風號當成超遠端星際運輸平臺,搭載大量燃料和探測器完成任務。
這個方案的最大好處是無需建造新平臺,而且颱風號在太空旅行時可以把整體質量增加到近300噸,前往土星時即使留足返回的燃料也能攜帶高達80噸載荷並提供難以想象的充裕電力,不過真裝這麼多勢必需要外掛在機身上或者外掛燃料罐。
颱風號的三臺核發動機也帶來了高可靠性,在控制系統的加持下只要有一臺能夠正常工作,就足以保證任務不出問題。
還有個隱藏優勢是太空梭本身的特性,根據工程師們的初步計算,對於木衛二、土衛六這樣具備大氣層的星球,颱風號具備進入大氣層飛行勘測的可行性,而且在那裡它的核發動機依然能保持部分工作狀態,能反覆徘徊很久。
尤其是土衛六擁有比地球還要厚重的大氣,同時重力很小,完全提供飛行器使用的條件。
而原來臺風號設計是為了服務地火航線,但去執行土星任務也影響不大,它的強大載荷能力依然能夠支援攜帶一定的火星探測載荷。
至於測試核發動機長期免維護執行可靠性這一點也確實有必要,如果成功的話也就為前進號未來的深空航行注入了更多信心。
佘院士默不作聲地聽完了這些解釋,雖然有理有據都說得通,但他還是覺得有哪裡不太對。
但他也沒有理由表示反對,新遠的計劃嚴謹程度眾所周知,既然能說出來就已經透過了可行性驗證。
而且深空探測計劃小組剛剛成立,如果馬上就能執行一個相當龐大的計劃也能提高威信,至少不是壞事。
不過在異星球使用太空梭……確實是一個相當大膽的想法,至少他自覺想不出這種事。
“這事有空拿出來討論一下……還有一件事,前進號應該找個時間轉起來了,第一個太空人工重力裝置的名頭要被人搶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