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年輕的時候,航天是一項艱鉅而複雜的任務,需要各個行業的協調配合才能推動。
NACA用20多萬僱員和天才般的馮·布勞恩才能製造出土星五號,但SpecaX用2000人和不鏽鋼弄出了起飛質量近乎一倍的星艦。
科學和人類社會的發展似乎讓航天變得越來越親民,門檻也越來越低,但你們現在讓它又回到了那個時代。”
大佬和林炬坐在京城商業區高層的茶館裡,眼睛一直看著玻璃幕牆外的遠處繼續說道:
“新遠現在有一萬正式員工,你們其實已經超越了航天局。”
看著因為調任少了很多顧忌的大佬林炬有些不太適應,習慣性地謙虛道:
“不不不,航天局、航天科技和科工那可是鋪滿全國各地,我們這能算什麼。”
大佬搖搖頭,認真道:
“在土星五號的時代還沒有成熟的CAD軟體,NACA光是招募拿鉛筆畫圖的工程師就是上萬,所以光看人數也是不對的。
我們不少專家都去過你們那兒,都說新遠的自動化程度是世界最高,伱們的一萬人裡八千都是研發設計,我們真正的精華力量也差不了太多,而且不像你們那麼集中,隨時都能交流出新東西。”
“所以三戰一來就全完了。”
“哈哈哈……”
林炬開的玩笑讓氛圍輕鬆了許多,大佬也不再在這個話題上繼續聊下去,轉而說起了聯合礦業:
“有個訊息我可以提前跟你說,過幾天應該也會有通知:帶嚶的第一顆試爆的氫彈準備好了,隨時可以發射。”
“這麼快?”
林炬驚訝的不是彈頭準備速度,而是帶嚶竟然有可以發射的火箭。
根據此前的會議結果,每一方提供的氫彈都是自行發射到月球軌道,這畢竟是尊嚴問題,更何況這種高度保密的東西就不應該被人多接觸。
上三家當然沒問題,彈頭頂多就幾噸甩過去可以用現役的火箭,髪國還有枚庫存的阿麗亞娜5和即將首飛的VV1,帶嚶,帶嚶有什麼?
帶嚶唯一成功的運載火箭是60年代研發的“黑箭”,在1971年把一顆65.8千克的衛星送入太空,正式成為第六個具備衛星發射能力的國家。
自那以後帶嚶的運載火箭科技樹就沒了,不是在阿美就是歐空局,現在唯一跟火箭沾邊的也就只有核潛艇裡的“三叉戟”,但那玩意也不能把核彈送到月球。
大佬:“載具是歐空局最後一發庫存的阿麗亞娜5,髪國人正在把火箭裝船,1月底就能在蓋亞那處於可發射狀態。”
“那髪國人自己用什麼?”
“VV1唄,第一枚火箭其實已經制造完了,但他們生怕摔著了還在檢查,估計也是一月發射。”
林炬:“這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麼,阿麗亞娜一枚至少三五億美刀吧?他們捨得出這個錢?”
“那肯定捨不得,而且阿麗亞娜5運載能力太過剩,這次搭載的還有一枚歐空局的月球環繞探測器,叫什麼‘遊隼’?
彈頭應該是拆的現成只有300公斤,探測器反而2噸多,應該說他們才是去蹭火箭的才對。”
“……”
連一枚可用的運載火箭都沒有,帶嚶臉面蕩然無存呀!
感慨了一句過後林炬突然一拍腦袋,如果是1月底發射,那差不多也已經完成了前期的勘測任務,也就是說2月就能引爆,還能趕上春節?
這下知道過年放什麼了,今年是帶嚶原裝進口大煙花。
他把這個想法說了出來,然後大佬認真想了想回答道:
“那恐怕觀賞性不大,太空可沒有壯觀的大火球和蘑菇雲可以看,還不如地球上20萬噸的看起來有意思,你得換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