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子明輕輕把手掌嘗試著貼在箭體表面,一股冰涼的感覺立刻充滿了掌心和五指,但還沒有到刺骨的程度,更像是冰箱的冷藏區。
他收回一根手指舔舐了一口附著的水珠,出乎意料地純淨。
“101(么洞么),彙報觀察情況。”
無線電中突然嘈雜了幾秒,然後就傳出了指揮中心內佘院士的聲音。
“報告總指揮,目視狀況良好,溫度高於冰點,無結冰現象,未發現燃料洩漏,完畢!”
“指揮中心明白,1組準備進行第二輪複檢,35分鐘後全員撤出!”
“明白!”
佘院士放下通話器,視線繼續集中在劃分出密密麻麻區域的監視器上。
每一個螢幕的右下角都在跳動著時間,現在是京城時間03:44分,距離發射還有136鍾。
瓊州指揮中心最開始新遠為了方便自己租了片簡易廠房,但隨後航天局也發現就近設立的指揮地比起京城遙控要方便一些,後來就把這裡重新裝修,利用後發優勢建立地比京城那個還大,功能同樣健全。
除了這兩個之外就只有新遠基地有一個全面的有人/無人指揮中心,大多數時候京城和瓊州指揮中心用到的頻次比較高。
現在這裡坐滿了身穿藍色和黑白色調的工作人員,後者要少一些,那是新遠公司的工作服。
上千人將寬闊的大廳完全填滿,隨時都還有人在走來走去,這樣的盛況克萊爾只在幾十年前的登月任務直播裡見過。
和佘院士的會面很短暫,主要是因為後者工作非常繁忙,克萊爾也很能理解,交流了幾句話後就被請到了指揮中心隔壁的接待專屬區。
接待區彙集了以官方身份進來的各國觀察員,一部分被篩選的影像也在這裡同步直播,不過安保也不阻止他們擠在指揮中心的後門位置偷窺——留開一道空隙就行。
1969年阿波羅十一號登月的時候克萊爾還在海軍飛行學校訓練,然後就在隨後幾年前往安南服役。
23歲的他對於當時最大的印象就是14寸彩色CRT顯示器裡數不清的NACA員工,不過後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對於人員數量的要求極大降低,早就不需要這麼多人了,也就只有長征十八號這個怪物依然有著恐怖的需求。
佘院士比他大8歲,那個時期應該還在戈壁灘哼哧哼哧地研究怎麼提高導彈射程,並一直走技術路線,與後來發展成為宇航員才轉到NACA任職的克萊爾截然不同。
不過現在克萊爾的感受是這裡正在重現NACA曾經的輝煌,不是復刻他們的成功,而是重新將那種朝著宇宙勇敢前進的精神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
NACA很多人看待華國同行都認為他們太過於重視“實用性”,但現在看來這種觀點已經過時了。
“looooo,博登先生。”
鮑裡索夫很欣喜於自己能夠在這裡捉住前NACA局長,但後者顯然不怎麼樂意被人發現“偷窺”,點頭就往接待室後撤。
但鮑裡索夫哪肯這麼放過他,急忙抬腳跟了上去。
現在勉強也可以算作三方宇航頭領聚首,怎麼能夠這麼冷落!
……
“呼……下面的空氣真是又重又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