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按照一年每週一運輸次計算那也是2.6億枚晶片,應付高階產能完全足夠。
所以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前期建設環節,需要在月球上投入巨資建立從提取原材料到製造高純度矽棒的全套設施,以及同樣大規模的配套化工原料工廠。
要不要單獨為了晶片搞這些,那就值得商榷了。
但現在的情況是聯合礦業打算在月球上大興基建搞礦石冶煉,哪怕也簡化了許多程式,但依然需要相當的配套工廠和基礎設施,在這些基礎上“順帶”搞一下晶片廠建設顯得就遠遠沒那麼誇張了。
化工廠的相容性是極高的,基本能夠生產各行各業所需的原料,冶煉廠還能提供鋼鐵,三酸兩鹼、鋼鐵、電力就是工業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幹什麼都不是從頭開始。
但這依然需要極大的投資規模,還需要聯合礦業的鋼聯生產基地前期就要考慮到為晶片生產提供支援,在還沒有特別強烈信心搞太空晶片廠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確實不太容易。
哪怕前景再美好,航發委也不可能從一開始就為量產做那麼多準備工作。
行吧……
林炬在心中讚歎一句潘永南真是找對了人,對於別人來說這可能是一次既冒險又巨大的投入,但他可不這麼認為。
一座鋼鐵稀有金屬冶煉基地、一座可能的高科技晶片工廠,這極其符合新遠努力往太空中走出去的戰略。
潘永南說完這些後就很緊張地等待著回覆,實際上他也不過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被拒絕了也不稀奇。
“可以。”
林炬乾脆利落的回答讓他幾乎以為聽錯了,然後就見前者繼續說道:
“新遠可以投資這個計劃來加速晶片專案,不過我也有一個小小的要求。”
他把視線轉向旁聽的王民江眨眨眼,後者很快領會了其中的意思。
王民江:“潘教授,你們現在的研究還是矽基晶片吧?我們正在開發原生支援三進位制的碳化矽晶片,請您也在研究中加入這個方向,黃河半導體會極力配合。”
潘永南看了看預設的林炬,幾乎沒有遲疑地就答應下來。
“這當然可以,但恐怕會涉及到貴公司的一部分技術機密,而且碳化矽半導體應用時間並不短,但先進製程現在才剛剛開始,進度恐怕沒有那麼快。”
“沒有關係,我們等得起,也願意出錢。”
林炬態度堅決地指了指王民江:
“黃河半導體和我們一起投資,至少也有1000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