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研究C172甲電芯表面其他人連忙湊過來,然後就看到程南開驚恐的眼神。
“電芯內部沒有高壓容器,至少沒有我們理解的高壓容器,反而是真空的。”
“什麼意思?”
謝廖夫不明所以,不用容器怎麼裝的了超高壓形態的金屬氫。
吳雲峰組織了一下語言,儘可能用簡單的話解釋:
“C172甲沒有使用傳統的高壓容器,存放金屬氫的容器是真空並懸浮在容器裡的,裡面有種裝置產生了強大的電磁力將所有金屬氫牢牢壓在一起。
而這個裝置的電力來自於金屬氫團,它利用自身的超導性質對外產生斥力再轉化為電能,並非是傳統的化學能電池,隨著電量的消耗金屬氫團的壓力逐漸降低,一部分金屬氫將轉換為遊離的氫離子被容器壁的物質吸收轉化為氫化物。
這是一種物理/化學混合的電池,它的這套系統在電量耗盡前需要一刻不停的運轉,但我看到的是每年只會自然損失10%的電力,維持內部產生超高壓電磁力消耗的功率還不到10瓦。”
這樣一講在場的其他人立刻就懂了,能產生上千個標準大氣壓的裝置竟然才消耗10瓦的功率,這是隻有外星科技才能做到的事。
如果換做是地球上,動用的電能至少要近萬倍才可能。
吳雲峰撫摸著C172甲電芯的表面,仿若在摸一件稀世珍寶。
“那個文明已經掌握了微觀的秘密,這不是一塊電芯,更像是一個迴圈生產金屬氫的微縮工廠,這才是真正的把箭射到了月球上。”
林炬也才終於理解為什麼系統給出這樣的獎勵了,之前他還覺得那麼多的尖端物理學家就換來了一種電池系統過於小氣,實際上這玩意的技術含量遠超想象,真的只能用外形黑科技來形容。
他馬上問出了最關心的問題:
“那這個……我們多久能造出來。”
“製造?”
吳雲峰果斷搖頭:
“我剛剛大致翻了一百多頁的目錄,裡面有60%以上的技術類別在我們這裡依然處於實驗室猜想階段,製造……額,老闆你要不要看看系統怎麼說?”
林炬馬上在系統研究院裡新建了“製造C172甲電芯”任務,想了想直接投入了1000萬。
【當前進度:10.002%(+0.001%)】
“……”
怪不得給樣品,照這樣子怕不是按部就班50年都難,這種金屬氫電池放在當前世界線還是過於超前,意義遠遠不是電池那麼簡單。
別說製造裝置,甚至先得根據這些資料把相關理論一一驗證才行。
這還是已經新增了一百多個科學家,林炬都不敢想象要投入多少資源。
“怎麼樣?”
於蔓關切的問道,然後就看到林炬豎起一根手指:
“至少準備一萬億吧,這些資料和樣品折算了10%的進度,以我們的能力一年最多能推進1%。”
然而吳雲峰的臉上卻沒有絲毫沮喪:
“不虧了,僅僅是解讀這些技術資料中我們夠得著的部分,就已經足以對現有的物理學和工業進行一輪革新。
但這也要不少時間,而且我們現在的研究力量遠遠不夠,這麼多人不可能集中在這裡研究資料。
剛剛你投資金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很多知識,不過即使以這樣的效率也需要用去幾十億,才能讓我們對C172甲的技術狀態有一個總體的認識,自行解讀更加困難。”
葉長思頗以為然地點點頭,還想到了更遠一層:
“如果我們也能批次生產C172甲,就連應對火星上的麻煩都會有不少把握,可惜了,它超出我們的技術水平太多太多,但即使掌握一些表層的技術也是了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