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兩點十分,拖延了幾個小時的兩個火箭分段才緩緩被拖車從拆開一大段圍牆和門禁的基地門口運出。
而它所經過的路段也特意砍了兩邊的樹木,隨處可見光禿禿的樹樁。
佘院士和林炬一行跟著車隊走走停停兩個多小時才抵達浮動碼頭,這裡雖是臨時建設,卻也規模不小,兩臺1500噸履帶式起重機已經在這裡等待了幾天。
看著忙碌的工人在監督下開始往兩段箭體上捆綁吊帶,佘院士都還是有些難以相信這麼巨大的玩意竟然是一枚火箭。
林炬:“再過十幾天,‘九章’號飛船也要下線了,也得從這裡運出去,習慣了空運過後水路的時效性太差了,一個月的時間,甚至足夠我們造一枚三號火箭了。”
佘院士:“如果你們選擇就在魔都的出海口發射肯定會快很多。”
林炬:“對於四號火箭來說緯度對運力的影響可不能忽視,就算只有千分之二,那也是30噸的運力了,能夠多送10噸載荷去月球,比一枚長征七號送過去的都還多。”
“……”
對於航天局現役最強火箭淪為計量單位佘院士有些無語,但很快調整過來問道:
“聽說你們生產了100臺H280?一枚四號火箭也不過用39枚呢,你們好像沒有生產第二枚火箭的打算吧?”
林炬搖搖頭,一枚新遠四號就夠用了,它的應用範圍還是很有限。
“確實沒有,主要是我們核算成本,攤上研發和調整生產線費用後生產39臺的總花費和100臺幾乎沒有區別,乾脆就生產一批多的囤著。”
“那這個是不是屬於庫存的尾貨?賣的話是不是能打折?”
“……”
……
京城,大會堂,10月27日。
吳雲峰站在最前方,對著滿滿當當的觀眾席致辭。
“第一屆世界前沿物理促進交流會議圓滿結束,感謝來自26個國家的所有科學工作者們,感謝伱們不遠萬里來到這裡,感謝你們為人類科學事業進步所做出的努力!”
會場內立刻響起了掌聲,然後都更加期待地看著微笑著走上臺的院長。
雖然從會議程序的中後期就不斷有傳言TEPA已經透過立項,但到底沒有具體資訊,而現在院長的出現肯定就是帶著這個答案。
頭髮花白的院長環視了一圈下方陣容豪華的觀眾席,迎著上萬雙期待的眼睛說道:
“基於當前高能物理學的發展現狀以及我國基礎科學早期不足的客觀事實,經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意見,我們認為我國有進一步建設大型基礎科學研究設施的必要性。
綜合多方面因素,我們決定啟動新一代300萬億電子伏特能級超大回旋質子加速器建設計劃,預計2018年內開工,2030年前建成,最遲不超過2035年投入使用。
總計劃耗資約1570億元,建成後將成為世界第一大質子加速器,為人類基礎科學進步做出重要貢獻。
現在,我們誠摯邀請全世界的科學人士、組織、機構加入到加速器建設計劃中,一同為了文明的進步努力!”
講話出乎意料地簡短,院長講完後就放下了稿子平靜地看著前方,然後就聽到了上萬人雷鳴般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