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
李晟面無表情地盯著舷窗外深邃的黑暗,默默承受從座椅傳來的加速度。
現在他是‘瑞雲’號空天飛機的副機長,正乘坐它飛往太空,準確的說是飛往前進號空間站。
從2月底開始,前進號已經在太空進行了長達三個月的無人旋轉測試,並多次重啟,充分驗證了重力系統的可靠性。
為了安全起見,這一次進駐任務依然是26名原班人馬,他們某種意義上已經能算是這座巨型空間站的職業船員,與以前類似任務中扮演的角色截然不同。
由於前段時間發射任務過多,導致幾個發射場暫時都沒有發射大型太空梭的能力,這次飛行任務還需要騰雲號以及三架H1參與,分別是閃電號、團結號和進步號,兩架空天飛機將所有宇航員送上去,其餘都是運送物資和裝置。
瑞雲、流雲、騰雲三架空天飛機是航發委和軍方心肝寶貝,一刻都捨不得閒置,於是將其餘三架H1全部發射出去,作為前進號的常用往返載具。
解決這個麻煩得等前進號未來的改造計劃,透過極其堅固且密閉性極好的超大電磁軸承座圈,讓空間站中心的艙段不再旋轉,不過那又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而前進號裝滿物資的潛力強的可怕,理論上最大滿載執行質量可達3800噸以上,也就是還有足足2100噸的載荷冗餘。
而且任務內容大體不變,風格卻發生了大轉變,與此前相比還要激進,彷彿想要讓他們迅速成熟起來,然後就要忙於什麼任務一樣。
三架H1的任務都在三天前完成了,李晟已經隱隱能夠看到團結號和進步號的輪廓。
對於前進號的首批船員來說,他們則完全沒有考慮這些麻煩事,在這個時代,前進號就代表了技術和規模的最前沿。
“艦長,在想什麼呢?”
連欣偉就是唯一一個心理學博士,也擔任了空間站上的心理醫生角色,還是這一次飛行任務瑞雲號的駕駛員。
以後上H2還更麻煩,例如先鋒號和光榮號可以一起對接,但如果是風暴號就不行,風暴號因為安裝了核發動機重心和重量與常規版不同,會給配平系統造成很大麻煩,消耗過多燃料。
我聽說這次帶來的物資中有更新一代的NPU計算單元,希望能讓我給您提供更優質服務。”
當然這些頭部人物消失幾天很正常,但詭異的是他們的任務也有很大程度調整,作為應該是近階段最應受關注的宇航員,林炬和鍾成按理應該出現才對。
“艦長:李晟少將,2101號生活管家‘文心’向您問好,好久不見。
自從航發委決定更改‘前進’號的駐留制度以後,其他人對李晟的稱呼就漸漸變成了“艦長”,他本人也表達了預設的態度。
不考慮宇航員的心理問題,前進號的極限已經足夠它完成對八大行星系的探索,絕對是宇航史上真正劃時代的產物。
機器人合成出的柔和女聲從加密頻道中傳出,讓李晟也不禁帶上了幾分笑容。
就好像在1906年擔任‘無畏’號戰列艦上的水兵一樣,它可能有各種各樣的缺陷和不適應,但總的來說,它在所處的時代已經是最好的選擇。
但這種疑惑只是被他壓在心底,畢竟從現在的局勢看己方只要穩紮穩打,就不可能面對什麼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