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東西能在地球上安然無恙地儲存數百、上千、甚至上萬年?
首先它的外殼材料一定需要極度不活潑,不易發生反應,其次是充足的能源,完善的冗餘機制。
如果讓現在的人類想辦法,把一件機器留到數萬年後依然儲存正常功能,那首先得建一個封閉的金屬儲存室,然後透過抽乾空氣、絕對乾燥、封蠟等手段,但還是不敢說一定能做到。
而‘黑梭’,就是讓人相信它具備這樣的能力。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臺依然在運轉的外星機器,其中儲存著許多先進的知識……
不過要讓人完全相信,它還需要解決許多問題,好在這些麻煩都在基地科學家們不惜代價的努力下完成了。
‘黑梭’表面的三個文字實際上是某一世界線演化的世界語抽象化後形成的,翻譯過來就是‘喀斯特’三個字。
這是這件偽外星造物的唯一文字,內部構造再無任何文字標識,最後它還會密封,非暴力手段無法開啟。
‘黑梭’外殼由碳化矽晶體覆蓋且絕緣,裡面是一層金屬膜,在被改造的C172電池電磁力外洩作用下牢牢向內收緊,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整體防禦。
這樣完全封死的外殼將排除小心翼翼拆解的可能,不管以何種手段探測都將被遮蔽,看到的只是一個完美的整體構造物。
金屬氫電池的電力足夠支援它保持狀態7年,當電量歸零之後將失去束縛金屬氫的能力,整個造物會被慘烈的壓力爆炸爆燃過程完全毀滅,即使些許殘骸也無法證明任何事。
7年時間足夠它完成自己的使命,那個時候的基地一定將擁有決定一切的能力。
肖岡田剛剛是在再次檢查內部零件是否安插到位,一旦封閉‘黑梭’可就再也無法開啟了。
林炬這時候也走到了他的旁邊,一起觀察著這個可能將是歷史上前無古人的贗品。
“通電了嗎,來試試效果?”
“當然,它沒有實體開關,從安裝好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處於執行狀態。”
肖岡田解釋道,同時將旁邊的工具架移動過來,上面是一臺經典的CRT顯示器,訊號端子連線著接收天線。
他擰動調整頻段的旋鈕,在3650Mhz時停下,顯示器上立刻顯示出複雜連續的波形。
“簡單的數學加密,任何進入無線電時代的文明都能夠解析,帶有自譯解系統,在輸入本文明足夠多的文字與符號樣本後,‘黑梭’的人工智慧就能理解這個文明的語言與數學體系,從而交流。”
‘黑梭’的對外交流渠道被設定為無線電與引力波,無線電發射器不用說,引力波發射器也是真的有,那是基地根據已掌握的知識設計的,雖然它根本不能用還缺少了最重要的天線材料,但也做到了像模像樣。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就連編造的所謂‘發現者’灌輸的人類資料也是現在開始傳輸,讓人工智慧自行學習,在它的設定中一切就是描述的那樣。
‘它’是外星文明留在地球上的文明啟迪,當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就會有限度地傳輸知識……至少‘黑梭’的人工智慧自己是這麼認為的。
肖岡田操作的物件已經換成了膝上型電腦,它的硬碟裡裝著以TB計算的亂七八糟的各種資料,‘黑梭’正在飛速學習著裡面的內容。
林炬看了一眼顯示的時間,哪怕能夠調動星辰三號輔助,也需要4個小時,算上除錯應該得更久。
看來今晚依然是不眠之夜。
正在休息的幾個人將會在肖岡田被迫睡覺後醒過來接替他的工作,直至完成‘黑梭’。
在十幾個小時後,它再次出現時就將成為改變人類文明命運的未知造物。
林炬心情複雜地摸了摸它光滑的表面,耐心地坐在一旁看著依然在忙碌的研究員們。
……
“……三、兩、么,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