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十幾二十年後,月入千萬年入上億的企業根本就排不上什麼號,但,在這個大部分頂級企業營收還是10億級的年代,一個地級市,突然冒出一家年收入可能破億的企業,那肯定會非常吸引人注意。
更何況,宏康藥業的背後,還是某個這一年來風頭正盛的少年作家。
蘇杭本人對這件事既意外也不意外。
意外的是,參照曾經記憶,照貓畫虎的一個專案,竟然真的就這麼成了。
即使現在已經是1996年的5月份,但既然一上馬就在過往短短三個月時間從一年營收五百萬做到月入千萬,後續繼續增長,只是今年,年入破億問題就不是太大。
不意外的是,這年代,‘商業奇蹟’比比皆是,比如這兩年的三株口服液,推出一年營收破億,兩年營收就突破了20億,預計今年甚至要到80億的營收,小小的宏康藥業,實在是不算什麼。
至於原因……
太複雜,但簡單來說,就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社會需求的迅速釋放。
因此,找準了方向,再有一些實幹型的掌舵人,短期內創造一個商業奇蹟,絲毫不是問題。
問題還是能不能長久。
就說今年,南邊的某個巨人,之前幾年轟轟烈烈,近期也轟然倒塌。
說起來,這件事又再次回到了蘇杭正在寫的《大風》上。
風起了,豬都能飛起來。
風落了,還能不能繼續飛,甚至,就算不飛了,能不能平穩落地,成為一個穩定前行的走地豬,也是很關鍵的一個問題。
當然,這些問題,蘇杭還沒時間考慮,圍繞宏康的曝光,就又來了一大群人。
首先找過來的,是博藝那邊。
蘇杭之前不希望宏康有太多曝光,博藝也就跳過,畢竟相對於江東電子的熱鬧,宏康也確實不太引入注意。
不過,現在既然已經引起注意了,當然也就要蹭蹭熱度。
連帶著,由鍾長林牽線的西地那非專案,負責人也跟著找了過來。
本來一年營收只有500萬的小藥廠,在某個少年作家入局後,今年營收就可能直接破億,當然引入注意。這也不免讓西地那非給人更多的期待。
再就是,河元這邊,當初蘇杭可是先找的自家這邊的製藥廠。
沒成。
市裡一開始不覺得什麼,現在卻是隻想拍大腿。
年收入破億,一年上稅少說也是千萬級別啊。
更何況,這還是隻是一個開始。
再看自家那破藥廠,一年總營收也就兩三百萬,是營收,可不是利潤!
這對比,實在是讓人撓心撓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