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旭的規劃中遼東各州、各縣都要通上鐵路,那需要耗費的鋼鐵,簡直難以計算,增加產能,擴充產能,何樂而不為呢?
在眾商賈非常滿意這些試執行,其實幾乎九成九的乘客都沒有必要去旅順港口,他們真正的目的就是為了體驗蒸汽機火車的舒適性。
眾人回饋的意見,也是五花八門,有的人嫌棄貴賓座太少,根本就買不上,也有人提意,增加一等座位的列車。
就在全旭享受著蒸汽機火車帶來的成就時,位於金州城蒸汽機專案的大院內,一臺兩米多高的小型蒸汽機開始了試驗。
孫元化帶著數十名技師,以及上百名學徒,七手八腳從一輛重型載重馬車上卸下來一臺機床,將這臺機床與蒸汽機的傳動系統,與機床的傳動系統對接,再三檢查,確定無誤之後,開啟了機括。
機括就像汽車的變速箱一樣的裝置,因為機床不像火車一樣永遠運轉,該停的時候就需要停,該轉幾圈,多一圈都不能多。
在經過除錯以後,蒸汽機開始加壓,開始運輸,等蒸汽壓力輸出穩定以後,隨著機括把機床的轉動齒輪接在一起,毫無預兆的,機床的刀頭飛速運轉起來。
“成功了!”
大家再次瞪大眼睛:“這樣的轉速,是任何水流都達不到的!”
“這樣還不是很快,我們可以經過齒輪組進行加速!”
孫元化興奮的道:“鋼是我們能想到的最為堅硬的東西,為了在鋼鐵上面打個孔或者刻幾圈螺紋,不知道要費多大的力氣!但是現在這一次即將成為過去!”
一名五金廠的大師傅,親自拿起一根茶杯粗、一肘長的鋼棒固定在機床上,然後推動鑽頭對準它鑽了下去。
隨著刺耳的金屬摩擦聲響徹全場,像是有一個師的人正在狂刮鍋底,機床上火星四濺,鋼屑亂飛,那根又粗又長的鋼棒被一點點的鑽穿,鑽透,從鋼棒變成了鋼管!
等將它鑽穿之後,又人有關了機器,換上鏜刀,然後又是一陣堪比一個師人狂刮鍋底的金屬摩擦聲,鋼管內部飛出大團鋼屑,內膛被粗暴地擴大,變成了一根管壁不過一厘米的鋼管!
然後再換上絲刀,這次動靜小了一點,一團團細如髮絲的金屬被挖出來,鋼管變成了螺桿……
大概是覺得這樣還不夠直觀,在孫元化的指揮下,大家給機床換上了最鋒利的刀頭,然後將速度開到最大,然後將一塊上百斤重的鋼錠放上去。
在令人牙酸的切割聲中,那塊以前不知道要費多少力氣才能切開來的鋼錠被對半切開了!
全旭知道這個蒸汽機傳動裝置出現以後,蒸汽機的運用就廣泛了,不僅僅可以帶動機床,進行加工各種金屬,還能帶動紡織機、磨盤、水泵等等一切需要動力的機器!
即使是蒸汽機輪船,那也不是沒有可能。
隨著蒸汽機的成熟運用,全旭在遼東造船廠的海鯊三型既一萬兩千料大船修建完畢,海鯊四型完成之後,這種木質帆船就需要停止建造。
蒸汽機成了遼東最搶手的貨物,採煤工廠需要,鋼廠需要,水泥廠需要,造船廠同樣需要,用蒸汽機帶動的機械劇,那可絕對省時省力。
也幸虧遼東的人力缺口依舊迫切,要不然,僅僅蒸汽機的出現就會多出幾十萬下崗工人。
解放出來的工人,可以參加基礎建設,也可以繼續從事鐵路建設,等等,反正他們是不會失業的。
就在全旭以及全家軍享受著蒸汽機帶來的喜悅和便利時,三艘龐大的蓋倫船出現在日本海海域的東北方向。
這是一小兩大,三艘蓋倫船,最大的蓋倫船排水量高達兩千噸,前面的兩艘小型蓋倫船也有一千五六百噸的樣子。
這支船隊是由西班牙馬德里爵士,海軍少校富恩特率領,他們目的就是為了探險澳大利亞,這次的探險,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現在他的船上裝滿了各種礦石、作物種子、植物標本,這些東西都是他千辛萬苦在澳洲大陸和各個海島蒐集到的,它們將成為有力的證據,向所有人證明這塊處女地的豐饒。
他甚至還帶了幾隻袋鼠,兩頭袋狼,兩頭袋狸,兩隻鴨嘴獸,一頭海豹。
可惜那頭海豹實在是好伺候,還沒進入班達海便死掉了,不過袋鼠、袋狸、鴨嘴獸、企鵝在幾名澳洲土著的照料下倒是活得挺滋潤,相信它們一定能夠活著回到西班牙的。
只是非常可惜,當他率領這支疲憊的探險隊抵達蘇門達臘的時候,富恩特爵士接到了克拉爾特總督的請求。
經過克拉爾特的耐心勸說,為了國王陛下,他決定支援克拉爾特總督的決定,在蘇門達臘卸下他的戰利品,帶著五千只火銃,六十四門火炮,以及一百四十三名陸軍士兵,在嚮導鮑敬的引領下,前往遠東。
“該死的王國利益,我可憐的休假!”
就在富恩特浮想聯翩的時候,望哨傳來訊息:“有一艘大明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