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五章可以收割的莊稼
率先登陸的部隊,自然是那些原本在勞動改造營中的海盜,每個人都是該千刀萬剮的壞種。
這些人都是視人命如草芥,過著刀口舔血的日子。
自從被抽調到了臺灣特遣軍團,他們過上了全家軍輜重兵一樣的日子,雖然是全家軍的二等軍隊待遇,可關鍵是,哪怕是二等軍隊的待遇,依舊讓他們感覺像上了天堂。
對,全家軍士兵哪怕是輜重兵,人人都有自己的睡袋,每天有酒、有肉,有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病了還有醫院,這些待遇,是他們在勞動改造營中不可想象的。
正所謂有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如果再讓他們回到勞動改造營,過那種沒日沒夜的日子,他們寧願去死。
所以,這些海盜壞種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向死而生,斬首立功,過著像人一樣的日子。
臺灣特遣軍團的海盜士兵們,都抿著嘴唇奮力劃漿,弓弩手扣著一支箭搭在弦上,只等日本武士衝到碼頭便請他們嚐嚐滑輪複合弓的滋味。
六十艘戰船排成三排,船與船之間相隔二十步,留出充裕的閃避空間,以免遭到炮火轟擊而撞成一團。
這一幕看得前田廣高再次眉頭大皺,不大確定的問身邊一名家臣:“這…這真的是明國軍隊嗎?我怎麼看著一點都不像?”
前田光高太過年輕,也沒有久經戰陣,他依靠的是他的出身的血緣關係上位,不過他身邊的家臣,年輕的時候曾帶著一夥破產的武士,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劫掠,中國沿海地區的福庶和那叫花子般的軍隊都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即便日本在壬辰戰爭被明軍打得大敗,也沒有改變他對明軍的蔑視,一群叫花子而已,有什麼可怕的?
然而,現在的明軍海軍卻將他的傲慢擊了個粉碎,看著那些特遣軍團的海盜們距離海岸還有幾米便一躍而起,穩穩躍上陸地,他只覺得壓力山大,訥訥的說:“他們除了旗幟跟明軍是一樣的之外,就沒有哪裡跟明軍是相似的了。”
事實上,確實是如此,這些根本就不是明軍部隊,而是鄭氏海盜。
當然,幸虧不是全家軍士兵參戰,要不然,他們連看著全家軍士兵的機會都沒有,全家軍如果進攻,不用迫擊炮、火箭炮、或者後裝滑膛炮轟上半個時辰,那怎麼好意思進攻呢?
在全家軍軍中,步兵已經被戲稱收屍部隊了。
越來越多的臺灣特遣軍團計程車兵們衝上了碼頭,閃耀的甲光匯成一片金屬海洋,看得日本武士面色發白。
看著那些金屬堡壘般的海盜士兵,簡直是武裝到了牙,他們再看看自己手中的武士刀,越看越洩氣。
怎麼看都不像能砍得動這些鐵罐頭的樣子嘛。
倒是他們的十字槍還可以試試,前提條件是這些只有一身皮甲的長槍兵能活著衝到這些鐵罐頭面前。
撤退,不是武士的傳統,被武士道洗腦的武士們,忐忑不安,每個人的神色都很緊張,甚至有點迷茫,但在他們的臉上看不到恐懼。
這也是國勢使然,現在整個日本正處於國力上升階段,武士之風極盛,人人好勇狠,輕生死,純粹就是一群狼,即便敵人再強大他們也敢撲上去撕咬。
在德川幕府時期,日本的體制相對比較穩定。當然,農民的生活非常困苦,不過,也不是沒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就像農民在戰時,會被徵召為足輕武士,既輕裝步兵。
如果作戰勇敢,就會有可能成為武士,武士階級,就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和財富,比普通農民的日子過得好多了。
在這種政策的激勵下,日本國就像漢朝的時期一樣,漢軍士兵因為戰功,可以升官發財,也可以封侯拜將,所以漢軍將士作戰的時候,悍不畏死,奮勇向前。
於是,打下了赫赫威名。
日本的武士制度,有點像是漢朝的募兵制度,從一方面來說,反而激勵了士兵的戰鬥力。
在這種情況下,武士的戰鬥力,是不容小視的。
當然,這要分跟誰比。
華夏民族春秋戰國以後,基本上就取消了單打獨鬥的風格,個人的武勇,在堂堂正正的軍陣面前,變得不值一提。
再勇猛的武士,也能給射成篩子,或者說砍成肉醬。
亂七八糟,蜂擁而上的日本武士讓施琅這個半吊子指揮官都感覺有些外行了:“連試探都不做就直接衝鋒?”
楊延棟也更加疑惑,如果這樣的指揮官在全家軍之中,這樣的指揮戰鬥,是他這輩子最後一次,因為他肯定會被開革出局。
這樣簡直就是拿士兵的生命看玩笑。
於大明一樣,日本最不缺的就是人,人命是最廉價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