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零章皆大歡喜
全旭要回京城述職,手中缺乏一件拿得出手的禮物,於是,全家軍總參謀部就因為這個理由,展開了一場代號為“春季攻勢”的進攻計劃。
隨著全旭的一聲令下,遼東的戰爭機器開始隆隆啟動,大量的馬車被抽調了出來,開始承擔運輸物資的任務,隨著全家軍的裝備越來越好,對於後勤的補給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同樣,對於後勤部門的負責也越來越大。
現如今的全家軍並沒有完成全部換裝,裝備五六半、五六沖、五六班用輕機槍、迫擊炮的部隊其實只是海軍陸戰隊的第一旅,就算是這個第一旅,其實也是不滿編的旅。
儘管如此,全家軍其他部隊對於後勤的依賴,其實並不輕,現如今全家軍的主要裝備是冷兵器與熱兵器的混編,特別是火銃兵,主要裝備的還是老舊型號的燧發槍,在全家軍內部編號為三零式,後裝步槍,採取紙殼定製子彈,三錢鉛彈,每一名士兵裝備三十發子彈,以及四枚木柄式手雷。
由於全家軍的戰術採取壕溝、鐵絲網相互配合,所有每一名士兵,再裝備著可摺疊式的工兵鏟,以及大量的鐵絲。
這樣以來,全家軍就遠遠不能像其他明軍將士一樣,分放幾天乾糧,攜帶著糧草,就可以出戰了,全家軍的每個司,也就是相當連,都裝備著原始版本的迫擊炮,也有重達六點五公斤的迫擊炮炮彈。
按照全家軍標準備彈基數,一個步兵司就需要至少六輛重型馬車,而且對於路況的要求非常嚴格。
經過參謀總謀的籌備,第一份報告在三天之後,交給了全旭,全旭看著參謀總部制定的戰術計劃,眉頭微微皺起,不知不覺間,全家軍的發展方向變得臃腫起來,為了配合全家軍抽調的五個步兵團,三個騎兵團,共計八個團,將近七千兵馬出動,全家軍需要準備一千兩百輛輜重馬車,另外還需要準備四千輛糧草補給車。
這樣以來,光馬車就需要出動五千兩百多輛,運輸隊需要徵調將近一萬五千民夫。
全軍至少出動兩萬,另外戰馬三千餘匹、駑馬五千餘匹,每天消耗的草料就是兩千石,每天消耗的糧食也多達五百多石。
現在就陷入了一個惡性迴圈,四千餘輛馬車,勉強可以提供全家軍十天的補給,那麼越是增加人手,補給難度越大。
全旭無奈的發現,制約全家軍戰鬥力不再是建奴,而是悲催的運輸能力,如果全部採取冷兵器裝備,那麼問題就簡單得多,同樣的大車,可以提供全家軍半個月的給養。
這些數量聽上去很多,其實並沒有多少,總重大約在一千五百噸左右,如果在後世,一列火車全部搞定,哪怕採取大貨車也就是四五十輛大貨車的運輸能力,偏偏在這個時代,全旭需要動用五千餘輛重型馬車,以及五六千匹駑馬。
全旭現在終於明白過來,為什麼漢武帝傾全國之力,調七十萬人,十數萬匹戰馬,才能提供十萬人的給養。實在是被坑爹的運輸能力給耽誤了。
全旭抵達總參謀部,他望著眾參謀道:“這個計劃,本帥不滿意,七千人馬打仗,我們卻要承擔極大的負擔,不划算!”
眾參謀滿臉苦笑,一名中年參謀朱兆宜道:“若非如此,只能出下策,我們沿遼河北上,以遼河兩翼,三百里範圍之內,擇機出戰,這樣以來,有遼河之便,我們運輸負擔會大為減輕!”
朱兆宜也算是出身名門,其父是雲南、貴州、湖南、廣西總督,兵部尚書朱燮元,按說作為朱燮元的次子,朱兆宜是不求仕途前程的,可問題是,這個朱兆宜與全旭一樣,不希望依靠老子的關係。
結果,他在錦衣衛南鎮撫使司僉書事結果被崇禎裁撤廠衛和驛站的時候,他被下崗了,透過陳乾的渠道,進入了玄鷹衛。
全旭見其軍事知識夯實,是一個理論派就成了全家軍總參謀部的參謀。
此時的遼河,全旭是非常清楚,哪怕後世五千噸級別的輪船,也可以照樣通行,整條遼河上,根本就沒有象樣的橋,春季冰雪融化,河流流量迅猛,確實是可以承擔運輸任務。
以遼東第一艦隊的四十餘艘炮船,以及三十餘門火炮,完全可以有能力承擔保護糧道的任務,可問題是,皇太極不傻,他怎麼可能待在河邊讓全旭去打?
就算打不過,那他也可以跑,反正遼東的地盤大著呢,他也不是沒有退路。
“如果只是出動騎兵呢?”
“那樣其實更簡單!”
朱兆宜道:“每一名騎兵攜帶兩匹馬,現在春季,青草不缺,只需要攜帶幾十個罐頭和肉乾,帶幾十斤細糧,騎兵在草原上就可以堅持一個多月,就算讓全家軍的八個騎兵團,全部出動,幾乎不需要耗費後勤補給!”
“單純的騎兵作戰,那就太吃虧了!”
建奴雖然是遊牧民族,現如今他們雖然守城方面不如漢人,但是卻又不同於蒙古人,至少他們是守城也守得,也會守,如果派出騎兵出擊,反擊容易吃虧。
皇太極是一個心眼非常小的人,他在全家軍手中吃了這麼大的虧,怎麼可能不想著報復回來?
“這就是無解的難題!”
朱兆宜道:“糧食供應,一直是遠征塞外的命門,不過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全旭好奇的問道:“什麼辦法?”
“按照全帥之前的辦法!”
“我之前的辦法?”
全旭一頭霧水:“我之前的什麼辦法?”
“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