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批發商、零售商,也以實際行動來報答甄龍的恩惠。不僅不遺餘力地推銷甄龍生產出來的藥材,而且在甄龍遭到滅頂之災時,自願組織起來,幫助甄龍渡過難關。
有一年,一場大火燒光了甄龍剛剛興建的製藥廠,把裝置、材料、產品燒得幾乎一乾二淨。面對如此遭遇,甄龍欲哭無淚。
然而,在甄龍萬念俱滅之時,馬守等幾個批發商登門拜訪,鼓勵甄龍“重振旗鼓”。
可甄龍那時連還債的錢都沒有了,哪還有資金重建制藥廠?
豪爽的這幾位批發商,七嘴八舌地安慰甄龍。
有的說:“您放心!只要你肯繼續幹下去,銀子的事,包在我們身上!”
有的說:“過去,我們有困難時,是您幫我們渡過難關,現在我們也決不能昧著良心,袖手旁觀。”
幾天之後,那幾位批發商聯合起其他幾百位批發商集資。不到一個時辰,就湊齊了甄龍重建新廠所需的全部資金。
三個月後,甄龍的製藥廠又開始運作起來。
透過損失自已眼前的利益,來幫助別人脫困,這對於很多經商者來說,是很難做到的,因為很少有人願意做虧本的事。
但是,要成為一名成功的大商人,就必須有遠見卓識,不要為眼前的利益所惑。“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這個理念,其高明之處就在這裡。
在合作伙伴受困時扶救他們,他們將來必會“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甄龍就是這麼做的,他也是這麼成功的。
某日,周睿來向甄龍請教:“甄掌櫃,您家大業大,生意那麼多,怎麼忙得過來呢?”
甄龍說:“放權給下屬,讓下屬把我的工作做好。”
這時,魯洢剛好拿了一份合同來找甄龍簽字。
魯洢請示:“大當家,這份合同需要您簽字。”
甄龍抬起頭,看著魯洢問:“你跟著我,是不是想學點東西?”
魯洢說:“那當然。”
甄龍問:“你覺得,我為啥選你留在我身邊?”
魯洢答:“不知道。”
甄龍說:“好吧,我告訴你,我選你留在我身邊,就是為了讓你在這樣合同上面簽字。這些合同是不是決定著甄氏商團生死?”
魯洢說:“不是。”
甄龍說:“那麼你來簽字,如果犯了錯誤,我會原諒你一次。如果再次犯類似錯誤,你就會被開除。我約了一個棋局,我下棋,你簽字。行嗎?”
魯洢點頭答應。
周睿在旁邊看了,不解地問:“他畢竟是您的下屬,考慮問題不會那麼全面,角度也會不一樣,難道不怕他籤錯了嗎?”
甄龍笑了,說:“怕,當然怕。如果凡事無鉅細,都要親自處理,那就會很累人的。只要不是決定商團生死存亡的事,籤錯了也無關緊要。他既可以得到鍛鍊,我也可以解放一下,免得那麼勞累。”
魯洢回去後,靜心坐下來,仔仔細細把這份合同閱讀了三遍,生怕漏掉了什麼而辜負了甄龍信任,然後規規矩矩地簽上了字。
因為他明白:“甄掌櫃充分信任我,並放權給我,讓自己真正負起責任來,讓我把事情辦好,而不是搞砸。”
甄龍說:“對員工,我還有激勵辦法。對沒無錢員工,根據經營好壞分紅利,對有錢的員工,我則鼓勵其入股合夥。如此員工的利益,與商團緊密聯絡在一起。”
周睿聽得津津有味,點頭稱是。
隨後甄龍還介紹了他的其他激勵措施。
比如,凡是貢獻大、能力強的員工,都可以得到職位晉升和工資增加。尤其設立專門的功勞股,專門獎勵有突出貢獻者。
因身體原因無法繼續工作,發給其相當生活補貼,類似於當前退休金;當其逝世以後,按照工齡長短,還發給家眷生活補助費。
對於人才,甄龍比較愛惜,不求全責備,量才適用,用人所長。不求全人,但求能人。
正如清人顧嗣協曾寫過這樣一首勸世詩:
“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豎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高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
當時,有一個人,叫金應,原是踵州府小吏。
金應會輕功,動作敏捷,每一跳躍,就像飛起來一樣,躍出十幾步以外。
踵州,時任知府符綰,聽說金應有此本事,欲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