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劉建下南洋,在南洋立國至今,已過去十一年的時間了。
雖然比預期的來得早了一些。
但終於要打回去了啊。
第一艦隊,第一軍和南調的第四軍。
十五萬大軍應足夠保證劉建控制東南閩浙兩省及松江府了吧。
另外還有東北的第二軍,第三軍,第三艦隊和交趾新編第五軍,第六軍和駐紮在馬六甲海峽安和縣的第二艦隊。
這兩支十五萬大軍一但有事,也可對大明南北發起攻擊。
特別是交趾駐軍。
是從西洋置換,回撥的西洋大軍,這些人由西洋返回,又新編入了重機槍,迫擊炮,速射炮,栓動步槍等新式武器。
戰力,士氣都處於頂峰。
讓他們由交趾向北進攻。
就算大明南方多山,多林,也不足為懼。
原本劉建將其調回交趾,目的就是為了準備北上大明。
原本劉建的計劃是過幾年等諸事穩定,各軍編組完全再說。
到時候再將這十萬大軍正式整編不遲。
如今已迫在眉睫,自然諸提前安排,準備,並提前實施。
當然如今無論是交趾也好,東北也好。
目前還不到出兵之時。
等中間松江和閩浙一代先打不遲。
畢竟如今華亭,寶山已經被華漢國佔據。
而且這些地方因靠近華漢國,百姓豪強們或多或少都有心向華漢國之意,受大明蠱惑,抹黑也最低。
同樣的還有兩廣和南直隸沿海。
不似內陸地區,在大明的宣傳下,那華漢國成為了洪水猛獸,一群妖魔鬼怪,魑魅魍魎。
是一群吃人不吐骨頭,殺人不見血的妖怪。
雖然沿海一代,多少也有一些,但是畢竟這裡和華漢國相隔近一些,道聽途說,或者與華漢國人有過一定接觸,自然有一些親身,切身的瞭解和體會。
大明的宣傳,自沒有任何用處。
這也是眾人將目標鎖定這些地方的原因之一。
與其一股勁,一股腦的一路平推,還不如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以大勢,大義而行。
自當事半功倍,諸事順利。
更別說如此行事,也有利於華漢國更好的發展,治理地方,恢復生產,進行土地改革,發展商貿,道路,城鎮,鎮鄉,穩定推行華漢國的制度。
而不至於一口吞下,最後被噎著。
更別說如今叛軍和大明相爭。
要是華漢國進軍得太快,也會刺激各方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