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這樣的想法,舟山按理說也是大明之地,劉家只是購買了地契而已,故而明庭要想強制收回,有理有據,我們還不得不交,若是交,損失到不說,不過大明或許因此會將我們按安南國處理,這到對我們大為有利,若是不交,這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說不定要不了多久,大明便會派兵前來”
韓雍拜道。
“我還怕他們不成,舟山於我們非常重要,絕不能還給大明”
劉建淡淡的說道。
“此乃落人話柄爾,我們本就理虧,沒理由強佔舟山不還,但就目前而言,舟山的確不能還給大明,故而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理由搪塞過去才行”
李出源拜道。
“行盛兄所言極是,不過屬下以為我們還是要儘早定下自己的目標,是徹底和大明決裂,列土封疆,還是與大明和睦相處”
韓雍拜道。
“若是我欲與大明和睦相處呢”
劉建聽後,問道。
“如此,舟山我們沒理由強留,因為強留舟山就必然會損害大明的權益,大明不會答應,但我們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留下舟山,屬下有三條建議,其一成為大明藩屬,替大明鎮守東南海疆和交趾,南洋等地,每年派使者前往朝貢,朝拜,上貢一些銀錢,財寶,如此大明便不好收回舟山,其二便是如天竺七島,重金購買舟山,其三將舟山作為與大明交易,貿易之地,我們佔有,管理舟山,大明開放國內市場,在舟山和寧波兩地包括江口與揚州,青浦與松江等地貿易,如此大明也會預設我們據有舟山”
韓雍拜道。
劉建聽後,低頭思索起來。
見劉建深思,韓雍頓了頓,又一拜。
“不過屬下以為第一種方法目前不可行,畢竟大明如今是沒有經歷對付我們而已,要是騰出手來,估計大明的兵禍不遠矣,自然大明不會把我們當藩屬國看待,何況公子估計也不會答應吧”
韓雍笑道,劉建則點了點頭。
“其二,購地的方法古以有之,從先秦至宋元,史書不絕,而且只要價格合適,大明沒理由不同意,不過這對於如今的大明來說,或許難以接受,畢竟如今在大明看來,我等只是南洋叛賊加南蠻蠻夷而已,怎會與天朝上國為伍乎,故而第二條也不可行,至少微乎其微”
韓雍又拜道。
劉建又點了點頭,並未多說什麼。
“其三,我看大明斷然不會答應與我們貿易,畢竟我們反賊這個名頭是坐實了,堂堂天朝,怎會與叛賊為伍乎,更別說看看南洋諸國對我們那些工業廉價品的反應,我們的商品一但大量進入大明市場,必然衝擊大明內部早已形成的小農經濟體系,破壞其自給自足的生產體系,到時候農民因為地主劣紳而失地,又因為商品經濟而失去穩定收入,過活更加艱難,最後會如何,一目瞭然,而大明要不了多久便會明白箇中問題,必然出面阻止,如此戰事必然難以避免”
韓雍又拜道。
劉建一聽,又想了想。
“既然怎麼弄戰事都無法避免,故而屬下建議不必理會大明,要打便打,要戰便戰,我們只需穩守各地,以逸待勞即可,擊敗大明,到時候怎樣不還是我們說了算嗎”
韓雍說道。
“永熙高論也,令我茅塞頓開”
劉建點頭笑道。
“不過公子,在這之前我們必須要把大明周圍的勢力都清理乾淨,免得掣肘,分心,南洋,南洲諸國已經沒有太大問題,故而如今我們最大的威脅應來自東洋的倭國和朝鮮,雖然兩國貧弱,但以大明的體量,我們與大明為敵必然是全面的國力大戰,要是此時他們從背後突襲,也會讓我們疲於奔命,最後錯失良機,故而趁如今大明精力被蒙古,思賊和內政所困,我等還當早定東洋之策才行”
李出源拜道。
“這是肯定的,我們不早就定下了東進之策了嗎,此事宜早不宜晚,等我父到後,我便先與其說明擴軍及立國諸事,等立國後,明年中,我當親自統領海軍北上倭國,朝鮮並東北女真等地,為我們東進,東出打基礎”
劉建點頭笑道。
“公子高見矣”
二人又拜道。
劉建看了看二人,又想了想。
“不過在這之前還有一事,必須要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