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堂和學院可不小啊”
李出源嘆道。
圍著內廣場這一圈所有的建築,除去市鎮廳,市集和商社外,就是一左一右一個學院,一個學堂。
其佔地看上去非常的大,而且還有一個獨立的大門,連市鎮廳也只是單獨的一棟樓而已。
由此可見這學堂和學院在北城中的地位,在結合著劉建全民掃盲,六歲基礎教育的思想。
這學堂和學院有如此地位,也就不奇怪了。
“要進去看看嗎,如今學堂和學院還未開學,四月份之後,各家便會陸續搬入北城居住,九月份學堂便會開始開學,所有六歲到十八歲的各家子弟都會進入學堂學習,之後擇優進入學院學習,九月份不僅是北城學堂開學,臺灣,呂宋等地第一年六歲蒙學學子也會進入學堂”
劉建說道。
“南城沒有學堂嗎,各地教師的問題呢”
李出源聽後,問道。
“南城主要是移民中轉,所以不會設定學堂,學院,而教師問題,大舅,二舅包括李兄三人可以應付一陣,移民之中我也早已命人將識字認字的單獨拉出來進行考核,這之中一部分人也會進入學堂教學,還有一部分由那些掃盲中脫穎而出的當任,雖是權宜之計,但目前足夠了,以後我會單獨建一所專門的教師培訓學院,系統培養教師”
劉建說道。
“這的確是權宜之計,不過我覺得教師培養得早日提上日程,我看劉兄所開的科目,蒙學階段有五科,社學階段有七科,雖然我不知道為何劉兄要開設武學,還有這自然和科學是何物,但我觀各科教材,一年便分秋期和春期兩冊,十二年學堂下來,一科就有二十四本書,而且都是由易到難,而且這些也需要優質的教師才能執行,所以如果劉兄想要一一落實,教師問題,必須抓緊”
李出源拜道。
“哦,李兄有何建議,但請明言”
劉建看著李出源,看來李兄是有些主意了啊。
“不瞞劉兄,所謂萬事開頭難,只要頭開好了,很多問題都可以順理成章的解決,昨晚我曾粗略讀了一些劉兄所編寫的教材,發現其中很多內容並不是不能掌握的,所以我建議可以先招募兩百人,要求必須是善學踏實之輩,讓他們分別學習劉兄的教材,關鍵不是掌握,而是讓他們讀懂,讀會,能夠入門即可,就算不能全部掌握,以後邊教邊學也可,到時候我也跟著學習這些教材,並與眾人一起探討,深入,只要這兩百人教會了,以後便可以此去教授更多的人,如此也與劉兄所說的以老帶新吻合,只要把這個頭開好了,以後一切都是順理成章之事”
李出源拜道。
劉建聽後,不時點頭微笑。
“李兄之見甚善”
劉建說道。
“其實我們如今應該一起發力,而不是隻顧一頭,學堂學子教學要抓緊,教師培養也要抓緊,我能夠理解劉兄為何堅持不要那些私塾先生,因為私塾先生很難接受劉兄的那些教材內容,因為這很多都是全新的內容,全新的知識,特別是那些自然教材裡提到的很多現象,還有地理知識內提到了山川湖泊,大海海島等事,當然也包括科學之中提到的所謂物理,化學等事,這些不是看這些教材,我之前想都不敢想,一開始我還覺得這些是無稽之談,但是細讀下來,發現很多確是如此,而這些內容要想讓人接受,恐怕也要大費一番,所以一切趕早,包括我,也需要全新去學,如此最少三五年,最多十年八年,教師問題便會初步解決,學堂教學自會更上一層樓”
李出源向劉建款款而談。
劉建還是不時點頭微笑。
“李兄真真知灼見也,如此此事便辛苦李兄處理了”
劉建笑道。
“此乃造福萬民和子孫之事,我自當盡力,只是我有幾個疑問,請劉兄告知”
李出源拱手拜道。
“李兄是想問科學,自然和武學三門學科吧”
劉建聽後,笑道。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