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到1:2,短短三分鐘的時間裡,曼聯彷彿從天堂跌進了地獄,曼聯球員看起來都鬥志低迷,精神不振。
這並不奇怪,從領先一球,變成落後一球,換了是誰都會覺得不是滋味的。
葉蘇也是如此。
他知道本賽季的皇家馬德里很強,甚至可能比曼聯都強。
這支皇家馬德里,球員們幾乎都正值當打之齡。他們的首發十一人,納瓦斯30歲,馬塞洛29歲,拉莫斯31歲,瓦拉內24歲,卡塞米羅25歲,莫德里奇31歲,克羅斯27歲,伊斯科25歲,本澤馬29歲,C羅32歲,全都是處在巔峰期同時又有充足的比賽經驗的。替補登場的兩人,也就阿森西奧還算是小將,即將年滿28歲的貝爾同樣是處在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
要知道,在另外一個時空,齊達內就是率領這支豪華的銀河艦隊,不但打破了歐冠改制以來無法衛冕的魔咒,甚至還成為了歐冠歷史上第四支取得歐冠三連冠的球隊!
很多人說這支皇家馬德里算不上無敵球隊,他們的歐冠三連冠有很多偶然因素,但結果勝於一切,他們實現了連被稱為宇宙隊的巴塞羅那都沒能實現的偉大奇蹟,那他們就值得肯定。
這個時空,雖然上賽季葉蘇率領曼聯搶走了皇家馬德里的冠軍,但是這無損於皇家馬德里的實力。
甚至因為上賽季的丟冠,讓這支球隊在本賽季的戰意更強。尤其是在曼聯先進球之後,面對可能連續兩次輸給曼聯的恐懼,讓皇家馬德里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這才有了剛剛的皇家馬德里三分鐘兩球的表現!
這三分鐘內的皇家馬德里,真的是爆種了!
………………
葉蘇臉色鐵青。
實際上,葉蘇內心並不像是他的表情所表現的那麼憤怒。他的憤怒是給球員們看的,告訴他們:我生氣了!後果很嚴重!
從內心裡來說,他並不驚訝,當一支球隊贏球已經成為習慣,奪冠成為習慣,都會慢慢的生出惰性。
在葉蘇看來,惰性並不是一個純粹的貶義詞,而是中性詞。沒有人能夠一直注意力高度集中,始終如一。一支球隊,二十多名球員,更不可能做到。
尤其是當球隊在進球取得領先之後,此前一直繃著的心放鬆了下來,儘管有的球員會在這個時候提醒自己還沒有到放鬆的時候,1:0的領先是最危險的,但他們的神經和身體是最誠實的,會主動放鬆下來。
這也就有了剛剛曼聯那看上去沒什麼問題的防守,卻被皇家馬德里在三分鐘裡連進兩球近乎打爆的結果。
甚至葉蘇覺得,本賽季部分曼聯球員已經產生了驕傲情緒了,這是一種近乎那種“高潮過後,索然無味”的賢者時刻。
這種狀態可以參照2010年取得三冠王的國際米蘭。
過去的2016年,曼聯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年度七冠王,這堪稱是足球史上最偉大的奇蹟,球員們的神經被刺激到了極限,也亢奮到了極限。
如今,激情逐漸消退,球員們的表現自然開始滑落。
雖然在本賽季,曼聯的成績表面上看上去沒有出現大的滑坡,甚至還在英超聯賽裡創造了不敗奪冠的記錄,創造了新的五大聯賽積分記錄。
這並不是說球員們依然處在戰意最強的狀態,而是因為這支曼聯的實力的確很強,並且大部分球員都還年輕,不像當初取得三冠王的國際米蘭那樣,主力是一幫三十多歲的老將,幾乎到了無慾無求的狀態。
葉蘇認為這就是一種惰性,或者是更加直白和貼切的說,就是疲勞:身體上的疲勞,生理上的疲勞,精神上的疲勞,乃至是所聞所見的疲勞,媒體天天說曼聯的不敗紀錄,說曼聯的英超三連冠,說曼聯的積分記錄……球員既興奮又有些疲憊。
葉蘇理解這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願意接受失敗,尤其是現在的他們正處於歐冠決賽的舞臺上,被全世界所矚目。
此時此刻,葉蘇也非常清楚,球隊計程車氣絕對不能洩,這一口氣洩了,這比賽就真的沒得打了!
於是,葉蘇一邊示意卡里克安排替補席上的球員去熱身,他要再次進行人員調整了。而他自己則是從替補席上起身,走到場邊,向球員們做出了穩住的手勢。
這個時候正是球員們最迷茫最無助的時候,他們需要自己這個主心骨給出他們最明確的指示。
而一貫喜歡坐在替補席上的他,此刻一反常態的站到場邊,是他在表明一種態度:他要跟球員們一起戰鬥!
………………
比賽重新開始後,曼聯在葉蘇的指示下,並沒有瘋狂的發動反撲,而是繼續穩守,以防止士氣爆棚的皇家馬德里趁機再度進球,那樣曼聯就真的沒戲了。
三分鐘之後,全場第77分鐘,趁著一次死球的機會,葉蘇進行了本場比賽第二次人員調整,小將馬夏爾換下了瓦爾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