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國曆代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並不多。
楊振寧、李政道在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
丁肇中於1976年諾貝爾物理獎。
李遠哲於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
朱棣文於1997年諾貝爾物理獎。
崔琦於1998年諾貝爾物理獎。
……
莫言在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九州國的人獲獎者不少,但是和國外相比,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相比,獲獎人數就少太多了。
就拿自由國而言,幾乎每一年自由國都會有兩到三名科學家提名諾貝爾獎。
甚至別的大型獎項,自由國也是佔據了半壁江山。
也正是因為自由國的科技水平遠遠領先其他國家,所以他們國家的科學家待遇也是最好的,知名度也是最廣的。
但是這一次,林少華一個人就提名了兩項諾貝爾獎。
自由國這一次也有兩個人獲得諾貝爾獎,等於說,林少華一個人直接就相當於自由國所有科學家。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所以自由國的科學家都非常關注林少華。
在無數人的矚目下,林少華卻顯得十分平靜而淡然。
現場燈火通明,無數的記者都守候在兩側。
其中自然也包括九州國的媒體記者們。
所有人在進場之前,都被搜過身做過安全檢查。
畢竟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學術界的泰山北斗,要是這些人出了什麼閃失,恐怕沒有人能擔得起這個責任。
林少華直播間的觀眾們就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
看看這邊也覺得很好奇,看看另一邊也覺得十分新鮮。
“沒想到諾貝爾頒獎典禮還挺隆重莊嚴的。”
“現場還有專門的樂隊在演奏音樂,實在是太優雅了。”
“難道你們沒有發現嗎,現場所有人幾乎都穿著西裝打著領帶,衣著非常正式。”
“是啊,就連林少華帶來的人也都穿著西裝打著領帶,看起來確實十分莊重嚴肅。”
“這就是學術界最重要的一場盛典嗎?諾貝爾獎盛典果然名不虛傳。”
“小時候我就聽說過諾貝爾獎了,只不過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親眼看到。”
……
就在大家議論紛紛之時。
樂隊奏著的音樂突然變了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