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峰在上面說的眉飛色舞。
唐青和眾人在下面聽得津津有味。
原來在一次宴會上。
葛峰從美國對伊裝備排程處的負責人口中得知,那邊一箇舊、壞裝備的處理公司的老闆由於其他投資失利,有意出售這家公司。
按理說公司出售是個人的事情。
但是這可不是一般行業,而是軍事裝備服務行業,你要賣公司,就得美國這邊的調配處申請,然後上下一套調查流程走下來,你才能出售。
這裡面還牽扯到接手的人有沒有資格的問題
不然你買了過去,但是由於各種限制,資格沒了,那就有意思了,所以這種利潤還算豐厚的公司,沒點背景是無法接手的。
由於為了公平,光是這份單項處理合同就被分為了三份,被三家公司吃下。
因此大財團,大公司,大富豪看不上這點利益,累死累活的還不如投機股市賺得多,對它們來說,這種麵包屑根本不屑於去吃。
看上的都是些‘有背景的小土豪。’
在得知這個訊息後。
葛峰來了興趣,因為他的背景足以讓他可以安全的續約合同,不會有任何法律和暗地裡的麻煩,沒的說,他就是這麼做的。
他先是聯絡了那家公司的老闆,然後提出了購買意向。
那邊聽了當即同意,對方能拿下這單合同,說明在這方面還是有點關係的,於是兩人一齊發力,很快就促成了這筆交易。
之前那個老闆每年能從這家公司賺將近七百萬美元,合同還有兩年,於是就作價九百萬美元給賣了,之後能否拿到續約合同,那就是葛峰的事情。
這單生意雖然賺的不多,但是再小也是肉,這是葛峰的想法,而且很好玩不是嗎?
可是讓那個老闆和葛峰都沒有想到的是。
伊戰已經打了將近三年,很多裝備雖然沒有壞,但是也有點使用過度,加上伊那邊一直和美國玩著遊擊,導致裝備破損率很高,這些其實都可以快速修好的,不能快速修好的,才給他們公司。
然而。
戰鬥打到現在。
已經是白熱化的焦灼狀態。
雖然在前面看著不是,但是從經濟資料上來說了那就是了,那些美國的軍工集團掙錢速度降了下來,他們一看,這可不行。
三年前大發了一筆,三年後他們自然看不上維修裝備那點錢。
那怎麼辦?
當然是忽悠美國政府買新的了。
更先進的戰車,更先進的飛機,更先進的武器,美名其曰降低美軍的傷亡率,整個長篇大論都是為了人的安全著想,在整個美國的軍工集團的運作下。
自然成了。
裝備開始部分更新換代。
這下子,葛峰運氣來了,雖然僅僅是承接了部分非攻擊性的載具類裝備,不含彈藥,葛峰這次也僅僅是吃到了‘處理舊物’的蛋糕的一小部分,但是也比當初公司收購價多多了。
於是接下來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