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最初發生的這些事兒,是方原拼命努力並且極力隱藏奇蹟寶寶身份,最根本的原因。
孤兒院從院長到保育員,都和方原說,他的爸爸媽媽,是梁天總設計師最得意的學生。
還給他規劃了一些未來的成長路徑,多半都和航天有關。
所有人都覺得,有了和梁天的這一層關係,方原未來的發展,將會有無限的可能。
也不知道是真的都這麼認為,還是以為三歲小孩什麼都不懂。
14歲,方原考入爸爸媽媽的母校,帶他的導師,是個叫藍茱宜的副教授。
藍茱宜是方爸爸方心陽的學生,從本科一直帶到博士後。
博士後出站,又來到了方心陽院士的材料實驗室做副研究員。
藍茱宜是冰陽高效能材料實驗室比較核心的成員。
副研究員就相當於是副教授。
按照正常的流程,藍茱宜這會兒就算不是院士,怎麼也是教授和博導了。
二十年過去了,藍茱宜研究到教學,愣是連職稱前面的副字,都沒有去掉。
算得上學校裡面最不思進取的導師之一。
原本都已經要提前退休了。
忽然和變了個人似的,上趕著非要帶一個沒有腦組的學生。
方原雖然沒有腦組,卻是實打實地,在十四歲就透過了入學考試。
想要帶方原的導師,可不止一個兩個。
藍茱宜為了把方原收入自己的名下,費的也不是一般的功夫。
在方原看來,藍茱宜對方心陽院士的思念,大大超過了他這個為人子的。
這也可以理解。
畢竟,方原連爸爸的面都沒有見過。
藍茱宜卻是方心陽院士從本科一直培養的博士後,然後又留在實驗室的。
如果沒有出20年前的那趟事故,如果一切按照計劃進行……
方原會有實驗室版的腦組。
藍茱宜大機率已經成為院士,
也有可能棄文從商,累積到常人無法想象的財富。
方心陽主導的是材料和地外能源運輸。
在悠悠歷史長河裡面,人類的運輸方式,從地面運輸,到空中運輸,再到太空運輸,都是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的。
人們也早就習慣了,從月球開採資源,就近提煉,然後透過運載火箭、飛船、星艦等等的形式,把資源源源不斷地運送回地球。
甚至也有人試驗過科幻作品裡那種太空電梯的可能性,但沒有成功。
真要能建太空電梯,維護的成本也是驚人的。
2040年,結合自己的兩個主研究方向,方心陽院士提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假設。
假設,有一種高強度材料,能夠經受得住地球大氣的摩擦,讓包裹在裡面的物體,不會像隕石那樣,在大氣層過度發熱燃燒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