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雷俊等人關注,鄭家家主鄭彥甚至直接偷偷跟到了銀淵。
但張晚彤準確找去渝州,就太過荒誕,
她比連峰、丘禮等人敏銳,鄭白榆能接受。
但當時她的表現甚至比吳海林、嚴傲雲更出挑,雖然那二位的注意力更多在大滅菩薩、百目妖樹身上。
所以,對方怎麼做到的?
鄭白榆不認為對方是純碰運氣。
那麼,是預測還是偵測?
以預測甚至前知而言,歷史上有如此手段的道統傳承本就稀少,同時不穩。
對面沒有仙境三重兵擊一脈的武道古帝,而且那主要是針對正面迎擊時起作用。
巫門咒祝一脈對面同樣沒有仙境三重的人物,也可以不考慮。
道家符篆派方面自上古三清祖師超脫後,因為皇天向自身收束的緣故,道家這方面的神妙直接就漸漸消失殆盡,尤其是上古之後再不復見。
但從上古末年天宮大劫來看,皇天在這方面似乎也沒那麼靈,當中水顯得格外深。
再往下便只有儒家經學的「易」了。
但那奈何不了鄭白榆這等修為實力和天賦根底的人。
鄭白榆自己就是這方面的大行家。
如果不是預測而是偵測,張晚彤開闢的那門新學,怕是有幾分說道—鄭白榆心道。
他和張晚彤一樣是儒家腹有乾坤的悟性,雖然實戰交鋒中張晚彤很少顯露根底,但鄭白榆不難看得出,對方史學手段非只鬥法時才能派上用場。
平時日常生活裡,更可能發揮意想不到的奧妙。
查閱史籍,回首前塵。
說來簡單,卻可能發揮大用。
歷史上已經發生過的事便可能留下痕跡。
鄭白榆修為實力高明,足以令張晚彤大多數時候都難以查閱他的相關訊息,但如果張晚彤能再截獲他以前的筆墨,情形便複雜了。
這麼想下來,我都有轉修史學的衝動了·—鄭白榆微微搖頭。
而那位所謂的玄門掌教雷重雲,在眼力上似乎同樣很出眾。
這個問題必須得到解決。
否則接下來九天十地歸一這一趟,他鄭某人還可能繼續竹籃打水一場空。
鄭白榆因此改變了自己一直以來的行事風格,連江鳳歌那邊也暫時斷聯,任草木同幽垠方面,
同樣不做聯絡。
全方位減少自己相關筆墨外流,不論自身文華浩然氣還是隻言片語,都是能省則省,亦不與其他人產生干係。
不是信不過對方,而是再同對方談起相關事的時候,訊息便可能被張晚彤等人竊取或知悉。
這當然不能保證就此萬事大吉。
但鄭白榆不得不這麼做。
眼下是他對張晚彤等人瞭解到的資訊太少。
哪怕試探,也要試出對方深淺。
自然,也要為自己準備更多出路————鄭白榆目視遠方,平靜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