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中午】
由於人**瘤病毒是一種傳染性病原體,有人在宿主對持續的HPV感染的炎症反應程度有助於腫瘤轉化、癌症治療反應和病人的預後方面重新產生了興趣。雖然炎症在初始階段具有抗腫瘤作用,但啟用先天免疫系統和招募原始免疫細胞,會促進腫瘤的發生和癌症的發展。此外,炎症級聯反應導致的毛細血管滲漏可能增加腫瘤促血管生成和增加其轉移的潛力。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率是系統性炎症的一個簡單的生物標誌物,也已經被證明可以作為幾種實體腫瘤的預後標誌物,包括前列腺腫瘤、腎臟腫瘤、胃癌、腦腫瘤和下嚥癌。該研究評估了當代口咽癌患者在開始治療前的NLR值對預後的影響。
研究方法
在2002年至2013年期間,所有年齡在18歲以上完成治療性放療的口咽鱗狀細胞癌的患者都被納入本研究,並在放療前2周內進行了血細胞計數。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根治性的放射劑量。診斷時有遠處轉移性疾病的患者,在開始放療的前2周內沒有進行血液計數的患者或有影響淋巴細胞和/或中性粒細胞計數等血液學疾病的患者均被排除。記錄了患者、腫瘤和治療特點、臨床結果以及放療前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總數。儘可能的收集患者的HPV狀態,如果p16免疫組化或HPV原位雜交呈陽性,則視為陽性。對NLR進行事後分析,並根據發現的中位數進行二分法收集。
統計分析
從完成放療的日期到死亡日期的總生存率是用KaplanMeier進行計算的。從放療結束時到第一次區域性失敗後對未發生區域性治療失敗的患者進行分析。遠處轉移的自由度是從放療完成時到第一次發生遠處疾病時計算的。複發率的計算是從放療完成時到任何首次復發時。在最後一次隨訪時剔除沒有發生任何事件的患者。使用KaplanMeier方法估計NLR對生存率和疾病控制率的影響,並使用logrank檢驗進行比較。用單變數和多變數分析評估了OS和無復發的潛在預後因素,並採用線性和Cox比例危險迴歸模型進行分析。在單變數分析中P值≤0.1的變數被納入到多變數分析中並且雙尾P值<0.05才具有統計學意義。
從2002年到2013年,共有1124名區域性口咽癌患者接受了放療。其中276名患者被排除在本分析之外:273名患者在開始放療的2周內沒有進行血細胞計數,2名患者患有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1名患者的中性粒細胞計數偏高假陽性。因此,總共有848名患者符合入組條件。表1總結了患者特點、疾病特點和治療特點。佇列的中位年齡為57歲。大多數是男性,大約一半的佇列成員從未吸菸或以前吸菸,但有<10包年的歷史。舌根和扁桃體是最主要的發病部位,佔佇列主要部位的98%。63名患者為HPV/p16陽性鱗狀細胞癌。提供的放射劑量中位數是70Gy,分33次。幾乎一半的患者接受了誘導化療,88%的患者接受同步化療。
治療前NLR的中位數是2.52。隨訪時間的中位數為59個月。在最後一次隨訪中,183名患者死亡。141名患者出現了疾病復發。
&np;amp;amp;lt;3的患者5年的OS為85%,而NLR≥3的患者為74%。NLR<3患者的複發率、區域性治療失敗率和遠處轉移的自由度更高。為了驗證我們的結果沒有受到異常值的影響,我們只對NLR在595%的患者重新分析了資料。整體佇列分析中顯示NLR<3患者的預後具有顯著改善。
共有674名患者的HPV狀態是可納入研究的603名HPV陽性,71名HPV陰性。當根據HPV狀態分層時NLR<3患者的OS仍明顯優於NLR≥3的患者
NLR對複發率也有類似的影響。在邏輯迴歸分析中,NLR與腫瘤細胞處於T期和N期之間存在關聯,但與HPV狀態和吸菸狀態沒有明顯關聯。後三張圖顯示了T期聯合NLR對OS的影響。
在230名化療前NLR值較高的患者中,如果一線化療後NLR降至<3.0,則OS明顯更好。在228名化療前NLR較低的患者中,如果一線化療後NLR增加到≥3.0,則OS明顯較差。
在多變數分析中,NLR仍然是OS和無復發的獨立預後因素,NLR≥3的風險比分別為1.64和1.62。除NLR外,患者的吸菸狀況、年齡和T期也與OS結果有關。放射劑量和NLR<3可改善患者的複發率。NLR被作為一個連續變數進行分析用來確定NLR作為一個整體的連續炎症程度的影響是否呈相對線性。在單變數分析中,較低的NLR與更好的復發自由度和區域性區域失敗率相關。然而,NLR作為一個連續變數與OS和有無遠處轉移沒有明顯的相關性。
討論
1.該研究結果表明NLR對臨床結果的影響與HPV狀態無關。
&neta分析報告了100項研究,涉及4萬名患者,結果表明,無論癌症分期如何或其亞部位在哪,實體瘤患者的NLR較高,其OS和疾病預後都較差。最近,在一項比我們更小的研究中報告了104名HPV相關口咽癌患者的佇列,結果顯示,NLR高的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更低。在HPV陰性疾病患者中,在完成放療後3個月,NLR升高與生存率降低有關。
3.雖然炎症已被確定為癌症的標誌之一,但對炎症和腫瘤微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即促進血管生成和惡性轉化以及隨後的癌症進展,仍然瞭解不多。
4.持續的HPV感染會釋放促炎因子,導致慢性炎症,隨後發生癌變。然而,HPV陽性和HPV陰性腫瘤之間的炎症性腫瘤微環境似乎有所不同,因為與HPV陰性腫瘤患者相比,HPV陽性口咽癌患者的療效相對較好。壞死是促進炎症的,可以招募免疫細胞到該區域,目的是清除壞死的碎片。雖然炎症浸潤的目的是清除碎片和促進癒合,但壞死細胞釋放的白細胞介素1α用於細胞增殖,可以在無意中加速腫瘤的轉化和進展。
侷限性
1.本佇列中HPV陰性的口咽癌患者只有71人,因此限制了NLR對疾病特異性結果的統計可信度和進一步的分析:
2.評估客觀反應或病理診斷是在每個研究機構中獨立進行的,因此,結果不是統一處理分析的。
3.未區分病理型別並進行亞組分析。
總結
在該大樣本量口咽癌患者研究佇列中,強調了放療前的NLR可以作為口咽癌患者的一個獨立預後因素。NLR較低的患者在生存期和疾病控制方面有更好的臨床獲益。同時可以將NLR作為一個具有潛在研究價值的生物標誌物進行前瞻性探索,以進一步對口咽癌患者治療前的風險進行分層,從而實現治療的降級/升級。
帶狀皰疹的治療目標
緩解急性期疼痛;
縮短皮損持續時間;
防止皮損擴散;
預防或減輕併發症。
一、抗病毒用藥
帶狀皰疹臨床治療的常用藥物,能有效縮短病程,加速皮疹癒合,減少新皮疹形成,減少病毒播散到內臟。